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广州南沙举行2019年“南沙工匠”表彰活动

发布时间:2019-04-30 20:21:4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10名“南沙工匠”

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通讯员:陈斐曈 、林丹贤、余丽颖、丘欢梓、谭瑛 摄影:曾子扬 报道)4月26日,广州市南沙区举行2019年“南沙工匠”表彰大会,授予郑孟、孙庆勇等10人“南沙工匠”荣誉称号。广州市总工会副巡视员邢立明,南沙区委副书记徐永,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朱承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苏士路,区政协副主席吴黎明等出席大会,并为10位"南沙工匠"颁发了荣誉证书,《南沙新区报》记者采访了其中几位,一探他们造船、造车、刻苦钻研、与南沙共谋发展的故事。

广州中交邮轮母港投资发展公司建设班组获颁“全国工人先锋号

另外,广州中交邮轮母港投资发展公司建设班组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成为今年全区唯一获得该荣誉的集体。

记者了解到, “南沙工匠”自2017年开始评选,两年一次,每年10名。开展该评选活动是为了弘扬作于细、求于精的工匠精神,引导职工把认真、敬业、执着、创新作为职业追求和责任担当,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人才、认同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主流价值观念,培养高技能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为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进一步凝聚力量。

今年"南沙工匠"的获奖者分别是:广州市敏嘉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梁英杰,广州传福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刘信,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孙庆勇,中铁隧道集团四处有限公司南沙区口岸站郑庆坂,广东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罗冬贵,广东新船重工有限公司郑孟,广州市敏嘉制造技术有限公司郭俊彬,广州市公安局南沙区分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叶伟艺,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中心刘克艳,广州市消防支队南沙区大队南沙中队蒋振新。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南沙区总工会积极开展推优评先工作,通过逐级推选、申报、审核、公示、考察等评选程序。区内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于广平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电装(广州南沙)有限公司丘金钟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中交南沙新区明珠湾区工程总承包项目李俊勇、广州市南沙区勤家园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孔杰荣、丰爱(广州)汽车座椅部件有限公司许安获广州市劳动模范,在全区唱响劳动最光荣的主旋律。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区总工会还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开展惠员活动,给全区职工送福利,2000张长隆水上乐园门票15分钟内被抢光。

郑孟

郑孟:12年造船生涯乘风破浪

从2007年来到南沙,郑孟的一生就跟“船”有了无法斩断的联系。12年来,郑孟在造船的海洋中乘风破浪、苦心钻研,成为了一名历练老成、能征敢战的“造船人”,每当所造船只下水,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成就感和满足感。

在郑孟的造船生涯中,他总共主管。他还曾为了让STS系列车客渡船成功下水,花半个月时间写了十几页的计算书。“目前下水6艘,安全无事故。”郑孟自豪地表示。

在向海而生的南沙,郑孟亲眼目睹了南沙造船工业从一片滩涂发展到欣欣向荣的景象,他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南沙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门户,已迈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南沙船舶工业也必将借助此契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郑孟表示。

12年过去了,当初对在海洋中乘风破浪的美好向往已变成了自己热爱的事业,郑孟说,他将会用毕业的精力去将其做好做优做强,与南沙一起成长壮大。

孙庆勇

孙庆勇:不看数量只看质量

孙庆勇除获评“南沙工匠”,还是今年的市级劳模。这位江苏籍广汽丰田公司的“汽车面修一哥”,来南沙工作已经14年了。14年来,他勤勤勉勉,发扬苦干、实干的精神,为南沙的汽车工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汽车制造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必须精确到零点几毫米。”在工作中,孙庆勇始终遵循中国传统“匠心质造”的精神,不看数量只看质量,连续多年获得了公司内部品质监查“零缺陷率”的评价。他最引以为傲的是自己的汽车面修技术:“我修过的车,十个人来看都看不出问题!”

目前,孙庆勇已经在南沙定居了下来“我们汽车制造业从100秒一台车缩短到了58秒。南沙是真正经历了从无到有。现在,各行各业的人才都聚集到了南沙,为大湾区的建设做着应有的贡献。”

郭俊彬&梁英杰:90后回乡就业

在10名“南沙工匠”中,有两位“90后”小伙儿,他们就是郭俊彬和梁英杰。二人都是本地人,2014年本科毕业后,各奔东西的两人却不约而同的选择回到家乡南沙,到了同一家公司工作。

记者了解到,梁英杰名下已有4项专利。其中,有一项属发明类专利。“这个部件有两面。过去要分开加工,生产效率低。”梁英杰告诉记者,经过1-2年的钻研,他终于研究出了将两种机器合二为一的磨床,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郭俊彬也确确实实在南沙邂逅了自己发明创造的机遇:目前他有1项专利申请成功,数项专利正在审批中。“丝杠的螺纹角度过去极限只能达到25°,而新的机器可以加工360°的螺纹。”这是一项实用新型专利,类似的机子如果从国外进口,需要一千多万。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南沙的发展,不少年轻人都看到了这里的机遇,选择回到家乡,与南沙共谋发展,也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刚来时,公司明显外地员工多,现在本地员工已经达到一半了。” 郭俊彬说。

于广平: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广州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分所所长助理、研发中心主任于广平是全国总工会授予的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之一。

于广平长期致力于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技术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主持和参与了5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与重点、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等科技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高水平科研奖项。如今已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拥有23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5项。

在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道路上,于广平积极探索,打通了研发-应用-产业化的创新链。由他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已在数十家企业获得应用,相关技术产品出口到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经济效益达1.8亿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超 5亿元、企业新增经济效益超10亿元,推动了纺织等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交邮轮母港建设班组喜获“全国工人先锋号”水下“神锯”拆旧码头

“作为广州水上国际门户未来的标志形象,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将为广州带来邮轮产业上下游的新商机和更加国际化的发展新视野,成为广州打造国际邮轮经济示范区,发展邮轮经济的‘动力引擎’。”广州中交邮轮母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黄育民表示,这个项目从无到有,倾注了全体建设班组成员的心血和汗水。

需要“破旧立新”的码头施工过程远比从零开始建码头要棘手。原有旧码头年代久远,存在图纸缺失等问题,面对重重困难,建设班组采用BIM技术对拆除作业进行模拟,提前发现问题,降低施工作业风险。

在码头拆旧新建的过程中,建设班组反复斟酌后,决定在码头区域开展水下探测工作时应用多种方法。对重力型码头来说,拆除沉箱、圆筒等工序,其施工危险系数大,公司建设班组邀请相关专家实地勘察,提出采用水下绳锯切割的工艺进行码头拆除。为了确保拆除过程岸坡稳定,在拆除前,还对其后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一年半报批20专项

施工方面的困难可以通过技术克服,而项目报批的过程确明显复杂得多。黄育民告诉记者,项目公司编制了详细的报批报建工作计划和路线图,列明了每一项关键节点和步骤,提前预估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不懈努力,建设班组仅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了约20个专项的报批报建审批工作。

在通航论证上,中交城投邀请业内专家反复研究通航需求方案,最终解决了深茂铁路虎门公铁两用大桥与大型邮轮通行的技术难题。

责任编辑:孔梓青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