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通讯员:穗民宣 报道)近日,为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搭建社区慈善平台,建立社区募捐长效机制,推动广州慈善事业发展,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联合印发了《广州市慈善会社区慈善基金合作服务指引(试行)》(以下简称“社区慈善基金指引”)、《广州市慈善会社区慈善捐赠站点合作服务指引(试行)》(以下简称“社区慈善捐赠站点指引”)两份文件。
据介绍,社区慈善基金是以发展慈善事业为目的,以参与社区治理、支持社区服务、推动社区健康发展为主要领域,用于社区慈善服务的专项基金。社区慈善基金指引共二十八条,对社区慈善基金的发起、设立、运作、公开募捐、财务管理、信息公开等方面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引。
社区慈善捐赠站点是指为规范、合法地开展公开募捐等慈善活动,为社区居民群众参与慈善活动、链接慈善资源、开展募集款物活动而设立的服务平台。社区慈善捐赠站点指引共十六条,对社区慈善捐赠站点的运作、物资募集、捐赠款物使用、信息公开、财务管理等方面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引。
坚持慈善为民理念,助力和谐社区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出台社区慈善两大服务指引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体现,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慈善之城”和实施“社工+”战略决策部署的创新举措,为促进全市社会工作与慈善事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基本支撑。两大服务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社区为单位,聚集社区内的公益资源, 调集社区的资金,以小资金撬动大服务,用小投入激发大活力,让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切实满足社区需求。社区慈善基金、社区慈善捐赠站点为居民参与慈善提供便捷,为社区互助提供平台。两大服务指引的落实将带动更多的慈善资源和基本社会服务下沉社区,为困难群体办实事、解难事,积极发挥慈善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积极作用,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使社会大家庭更加温馨和谐。
搭建社区慈善平台,完善基层社区服务体系。
据了解,近年来,广州的社会工作发展日趋成熟,全市共建立了社工服务站(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工站(家综)”)188个,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广州模式”。社工站(家综)以社区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是扎根基层社区的重要服务阵地。广州慈善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广州市慈善会作为枢纽型的公募慈善组织,大力实施慈善进社区、慈善进家庭、慈善微基金等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人人慈善的社区慈善氛围。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则应运而生,为社区公益生态营造,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提供支撑。
社区慈善两大服务指引有效链接三个服务主体,将社工站(家综)、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善城社区基金会的使命、经验、资源紧密融合,从资金募集、资源链接、服务提供、专业支持等方面搭建社区慈善平台,助力基层社区治理。根据两大服务指引规定,三大服务主体要充分发挥利用其各自优势,一是要利用社工站(家综)开展社区服务的优势,将社工站(家综)作为社区慈善捐赠站点的运营方,社区慈善基金的项目执行方,负责落实开展具体社区服务;二是要利用广州市慈善会公开募捐资格、公信力、影响力和动员力,为社区慈善基金、社区慈善捐赠站点提供公募支持、款物筹集、财务监管、信息公开;三是要发挥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孵化培育社区慈善的功能,为社区慈善基金、社区慈善捐赠站点的日常运营管理提供专业支持。
开放市慈善会公募权,激活基层社会组织活力。
为规范慈善公开募捐行为,《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取得公开募捐资格。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依法登记两年且慈善组织符合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运作规范的条件的可以申请获得公开募捐资格。据悉,目前广州地区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有20多家。
根据两大服务指引规定,广州市慈善会开放公开募捐资格,为社区基层社会组织、社工站(家综)提供公募支持。社区慈善基金、社区慈善捐赠站点均设立在广州市慈善会,社区基层社会组织、社工站(家综)围绕社区特殊群体需求,联合广州市慈善会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筹集资金用于社区特殊群体提供专业服务。两大服务指引的出台将更好地提升基层社区服务机构的项目管理专业化水平,促进其利用此项目链接社区资源,建立多元化公益慈善资源募集渠道,进一步激活了基层社区服务机构的活力。
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探索基层社区治理改革。
据广州市慈善会负责人介绍,社区居民之间的情谊,守望互助的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慈善力量。在社区,广州从不缺乏热心的志愿者以及能提供专业社会服务的机构。但每一个个体和机构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短板,如何集合社区的资源,让社区的志愿者、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专业机构、政府资源等形成合力,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是出台两大服务指引的核心。
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明确各主体定位,将更好地形成合力,激发社区活力,共同开展社区治理,达至社区共治。根据两大服务指引规定,除了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之外,均更强调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的参与,明确街道办事处(镇政府)负责积极推动工作开展。根据社区慈善基金指引规定,社区慈善基金可由捐赠人、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社区(村)居委会、承接驻地社工站的社工机构、慈善组织、志愿(义工)团体、爱心企业、居(村)民代表等自主、自愿发起;社区慈善基金管委会,街道办事处(镇政府)需派员参加。街道办事处(镇政府)是社区资源的掌握者和链接者,它的参与不仅能动员整个社区的参与,更能保持社区慈善基金、社区慈善捐赠站点规范地可持续操作。
责任编辑:孔梓青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