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四川达川中学翻转课堂探秘汉字感受国学

发布时间:2019-05-23 14:11:1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郭远乐报道)5月22日,四川省达川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张琪走进高一(19)班,为该班学生呈现了一堂《汉字钩玄之形声字》,再次让学生从汉字的造字方式中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和丰富而深远的文化底蕴。

文字是交流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符号。汉字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是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达川中学在翻转班开设校本课程《汉字钩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汉字”这个文化传承工具的载体,引导学生从国学中了解民族文化,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并适应新高考对国学的新的要求。《汉字钩玄》课程由达川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张琪亲自主编并主讲。

课堂上,张琪首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上节课所讲的“指事、象形、会意”造字法,并让学生举例阐释,黑板上学生的板书,讲台下学生在草稿纸上书写,说明大家不仅对此十分感兴趣,而且掌握得很好。随后,他以许慎《说文解字》中关于形声字的解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引出形声字构字法,指出形声字是汉字中数量最多的文字。他以“左右、上下、内外”六种结构方式,分别举例阐释形声字如何表意和表声,以及如“江”字的声旁由于汉字演变过程中读音的变化导致声旁和读音的差异。他讲到“冻”字时,“‘冫’bīng古同‘冰’”作为形旁与字意相关,“东”表示读音;讲到“颈”时,他结合“颈项”一词,不仅从形声字的结构方法做解释,而且告诉大家“前为颈,后为项”;讲到“病”时,他告诉大家,其“疒”在古代也是一个字,读“nè”,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像一个盗汗的病人躺在床上,或像一个孕妇躺在床上。最后,他借用许慎的解释“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向大家简要介绍了“转注”,并以“老”“考”为例,指出转注并不是造字法,而是“互训,即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字互引解释”。

老师生动的讲解,学生积极互动。汉字的来龙去脉,以及造字、构字的思路和方法,在课堂上鲜活呈现。从“文”到“字”,从造字到结构,从结构到音、义,汉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每一个字都可以找到丰富而精彩的解读,同学们再一次从张琪的讲授中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妙趣。(四川省达川中学 杨华)

中国报道·社会纵横(郭远乐 周慧力)

责任编辑:周慧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