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报道 通讯员:穗民宣)5月27至29日,主题为“促进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2019年穗港青少年社会工作交流活动在广州举行。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民政局主办,市有关社工机构协办,共22名来自香港专业进修学校的学生应邀参加本次交流活动。
活动以青少年的兴趣特征为导向,采取参观学习、辩论会、知识竞答及经验分享等多种活泼生动的形式,开启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学习研讨之旅。
5月27日下午,由广州市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永和街社工服务站和永和街社区社工服务站承办的“穗港一心·共建共融”穗港社工服务交流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
活动上半场,在永和街社工服务站标准化讲解专员的带领下,香港青年学生深入到社工站各个功能场室,了解其设置及服务情况,并作互动交流。其后,永和街社工服务站刘鹏主任分享了政府政策对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推动作用,让香港青年学生对内地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及相关政策有了基本的认识。
据了解,广州目前在各基层社工服务站推行“113X”(即“1”个核心项目,强化党建引领社会工作服务;“1”个重点项目,突出居民群众最迫切、最需要、最直接的社会工作服务;“3”个基础项目,夯实家庭、老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X”个特色项目)发展模式,强化党的领导在社会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对准群众最迫切、最需要、最直接的需求,发掘本土化特色,探索拓展多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精准化的社工服务体系。
下半场,永和街社工站负责人带领香港青年学生引导游览红色文化阵地千年古刹华峰寺,并介绍社工站在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方面的专业实践和成效,促使香港青年学生对永和街的红色文化及其社工服务有了直观的认知,也对内地社会服务本土化发展历程有了大概的了解。
3个穗港澳青少年社工合作交流站点促进交流互鉴
在2019年广州社工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上,三个穗港澳青少年社会工作合作交流实践站点落地黄埔区永和街社工服务站、越秀区北京街社工服务站和海珠区青年地带专项,相关社工站负责人表示,这是穗港澳青少年社会工作合作交流实践站点成立后的又一任务。
据了解,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社会工作协会也于此前印发了《穗港澳青少年社会工作合作交流实践站点工作指引》,对站点的工作任务、监督管理等方面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通过调研走访、岗位实习等活动安排,务求打造穗港澳青少年交流合作品牌项目以及港澳学生实习精品项目,以此促进穗港澳三地学生在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慈善服务专业手法方面交流互鉴。
8个广州社会工作服务单位(机构)将迎来首批香港实习生
根据交流活动安排,今年还将邀请香港的优秀社会工作学生在穗实习,22名香港社会工作专业在读学生将走进广州8个社会工作服务单位(机构),开展为期50天的实习,在一线社工服务中交流经验,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
36个社工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是穗港社工合作的缩影
在广州,借鉴香港模式设立社工服务站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达188个,覆盖全市所有街道。2017年8月以来,广州市民政局携手香港社区发展促进会等机构探索开展社工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双方计划用3年时间为广州市社工服务站和有关社工服务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借鉴香港经验进一步提升广州市社工服务水平。目前,首批6个试点建设业已完成,第二批30个试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香港特区政府社工主任协会成员定期到广州提供专业支持服务,累计指导广州社工8900多人次。广州市老人院、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以及多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都与香港有关服务机构长期保持合作。
据了解,开展穗港青少年社会工作交流活动,是广州全面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之一,对推动穗港社会工作领域职业资格互认,吸引更多优秀社工专业人才来穗实习和就业具积极作用。本次活动也是继2016年以来广州第4次举办穗港青少年社会工作交流活动,累计有100名香港青少年参加了这项活动。
【新闻背景资料】
近年来,广州市民政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向往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着力打造社会工作“广州模式”,突出体现了六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打造了本土化社工模式。通过转观念、抓党建、育人才、重投入、搭平台、立制度,建立了项目化、市场化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构建了“综合+专项”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平台,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项目运作、专业服务”的本土化社会工作“广州模式”。广州社会工作发展经验先后在2013年全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暨志愿服务记录制度推进会、2016年全国社会工作推进会、2018年中国社会工作研讨会上全国推广。
二是健全了法制化制度体系。创新出台了人才队伍建设、机构扶持、服务购买、评估监督等30余项社会工作政策文件,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广州在全国率先出台首部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条例》,并先后出台《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工作的意见》《广州市社工服务站(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广州市政府资金支持社会工作发展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社会工作政策法规体系。
三是构建了社会化服务体系。运用市场思维、市场机制推进社会工作服务创新,构建“以综合项目为主体,专项项目为辅助,特色项目为补充”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设立188个社工站项目,调整确立社工站“113X”服务模式,强化党的领导在社会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对准群众最迫切、最需要、最直接的需求,打造了精准、精细、全面、专业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实施“社工+”战略,开设失独老人服务、医务社工服务、婚姻家庭服务等15个专项服务项目,打造一批以专业社工为引领、以个案服务为主要方法的服务项目,实现民政部门单打独斗向多方协作推进的转变。今年5月,广州市民政局印发了《广州市实施“社工+慈善”战略工作方案》,旨在通过健全社区“社工+慈善”制度体系、设立社区慈善捐赠站点、发展社区慈善基金、打造“社工+慈善”品牌服务项目、实施“社区公益微创投”活动、建设社区联合劝募平台、推动社区志愿服务等系列举措,推动社工服务、慈善服务高度融合发展,推动解决一批社区困难群体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助力民生保障和社区治理工作出新出彩。目前,广州市民政局正在研究制定“社工+志愿服务”工作方案,进一步发挥社工专业优势,引领志愿服务发展;建立优势主导型“三社联动”机制,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一体化联动发展,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共发展义工(志愿者)234.2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6.15%。志愿服务组织2018个,志愿服务团体8564个,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4512场,志愿服务总时长达3954万小时。
四是建立了多元化保障体系。将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工作发展资金纳入市、区两级财政预算。鼓励企事业单位、公益慈善组织和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多渠道、多方式为社会工作发展提供资金、场地和其他资源支持。2015年以来,广州社工每年募集社会资源价值约为1.58亿元至2.13亿元,多元化参与社会工作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五是培养了专业化人才队伍。强化政策激励,将社会工作者纳入紧缺工种和人才引进职业(工种)序列,将优秀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广州高层次人才认定序列,符合条件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可申请认定为“广州市优秀专家”“广州市青年后备人才”,享受资料津贴、高层次人才住房保障等。建立常态化教育培训机制,每年立项购买社工人才和督导人才培养项目。社工机构快速发展,从最初9家发展到现在407家,16家入围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发布的“2015年度百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榜单”,15家被评为5A级社会组织,6家被评为品牌社会组织。人才队伍迅速壮大,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1.8万多人,评为全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2名,获得国家、省市级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等54名,分布在民政、公安、司法、教育等系统的社工专业人才1.3万多人,为广州社会工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是回应了多样化群众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精准回应群众需求,积极发挥社会工作在助力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中的“润滑剂”“减压阀”作用。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累计提供社工服务约2316万人次,其中,家庭服务568万人次,为老服务552万人次,青少年服务451万人次,特色服务745万人次;在实施“对口支援”、“牵手计划”工作中,向对口地市输送资深社工35名;在5·12汶川大地震、4·20雅安地震、山竹台风等自然灾害中,提供了快速、安全、专业的社工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责任编辑:孔梓青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