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明日之星

广州民政首届科技日活动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9-05-29 18:38:5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报道 通讯员:穗民宣)29日上午,由广州市民政局主办,市老人院承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市福利院、市东升医院、市殡葬中心、市慈善服务中心、市社区服务中心、市民政局机关服务中心协办的广州市民政局2019年科技活动日在广州市老人院顺利举行。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民政科技成果展示,开展科技创新经验分享、科普知识专题讲座,举行养老科技开放日等内容,进一步推动高科技成果在民政工作中的应用,促进民政科技创新,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广大民众。

据悉,近年来,市民政局将科技化纳入推动民政工作创新发展的五条路径之一,制订实施加强民政科技创新工作方案、出台激发社会组织创新活力等政策文件,成立全国民政政策理论基地、智慧团、博士后科研工作和专项科研攻关小组,多措并举推动民政科技创新工作。据统计,市民政局科技创新项目共计22项,其中市老人院2项,局精神病院5项,市福利院6项,市东升医院9项,申报项目数量稳中有升,内容稳中提质。

智慧养老,探索构建全方位照顾体系

本次“养老开放日”活动中,市老人院结合老人照顾实际需求,从护理、医疗、社工、后勤、营养、康复等6个方面运用先进的科技力量提升老人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通过配置智能床垫、智能养老机器人、智能手表生理数据自动监测等,让老人护理工作更细致便捷,远程医疗、智能监测、智能穿戴设备等让医疗诊治更精确。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还可针对不同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人体成分分析和营养监测,有效帮助老人健康养生。此外,市老人院还将与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单位开展合作,进一步研发和引进的高新技术产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保障老人晚年的幸福生活。五年来,市老人院市级或以上立项课题有8项,科技竞赛获奖2项,省级及以上论文37篇,编写养老、医疗以及机构发展规划书籍8本。

聚焦特殊人群,创新疗法助教育促康复

市福利院、局精神病院的科研成果在特殊人群服务领域也颇具特色与成效。市福利院从孤残儿童的生涯发展为出发点,开展特殊教育课程研究,建立以个别化支持服务计划为引导的完美人生幸福课程体系,探索中高年段课程、全校性主题活动、主题单元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及1套课程评价系统。同时,为0-3岁特殊儿童制定“医教结合”早期干预模式,运用沙盘游戏疗法等儿童修复早期心理创伤。近年来,市福利院科研课题立项共17项,参加省部级以上技能比赛获奖23人次,自编教材15册,公开发表论文102篇。

而局精神病院则运用现代舞蹈艺术与心理学结合的形体艺术治疗方式,为医护人员与精神障碍康复者之间构建了一个新的对话沟通途径,引进MOHO介入五位一体精神康复模式,开展天灸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低频经颅磁刺激异常脑区对精神分裂症妄想症装的影响研究等,对病人进行评估及针对性康复训练,改善精神障碍康复者的症状。2016年至今,局精神病院共发表专业论文24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8篇),成功申报科研项目26项(其中独立立项6项,1项参与国家科学支撑计划课题)。

护航健康,首创独特按摩手法及药剂

据悉,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广州市东升医院在1962年首创广州盲人按摩科,经过50多年来的不断传承和创新,盲人按摩科在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病症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按摩手法,现已发展成广州地区医疗保健市场知名品牌。同时,医院运用名老中医流传下来的膏、丹、丸、散的临床实践精髓,创新注册了红药膏、外用止痛散、三七铁打药酒等13种药剂,使用中西医治疗方式,对疮疡、痤疮、带状疱疹、湿疹、色斑、关节痛等等病症都取得显著的疗效。据统计,东升医院近7年来,共建立科研课题15项,在科技核心等期刊发表内科、中医科、康复理疗、皮肤科等学科医学论文150余篇,在医学科学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

3D遗体修复,让逝者更有尊严告别世界

据了解,每年因交通、火灾等事故造成死亡的人员中,部分遗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或残缺。过往市殡葬服务中心由于技术所限,只能由遗体整容师采用传统的油泥材料进行手工修复,形状可以大致还原,但皮肤和毛发的质感就无法还原。2018年市殡葬服务中心开始引进3D打印技术,建立3D打印遗体修复工作室,开发3D打印遗体修复服务项目,有效填补了精细化遗体修复技术的空白。该技术综合运用数字建模技术、信息技术、机电控制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等诸多先进技术知识,发挥3D打印强大的实物生成及制造功能,全面提升遗体整容整形的自动化程度和精确度,解决残缺遗体修复技术难题,让逝者可以更体面、更有尊严地告别世界。同时,市殡葬中心与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等院所合作,在设立“民政部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开展遗体火化数值模拟实验平台、火化炉高效热管式换热器和火化智能化成套输送装置项目等科研攻关,依靠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推进殡葬高新技术人才培育,提升殡葬行业科技化、专业化水平。

科技向善,助力创建全国“慈善之城”

互联网技术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应用对我市创建全国“慈善之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广益联募平台(原广州市慈善会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慈善“玩法”,将慈善募捐、救助帮扶、慈善义卖、慈善活动、慈善文化等融入消费、运动、艺术、文化等领域,共为270余家公益慈善组织、577个公益慈善项目提供互联网募捐服务,累计收集善款达4亿元,让慈善“触手可及”。此外,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广州市慈善组织社会监督委员会分别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挖掘、统计、分析等方法率先在广州开发全国首个区域慈善指数体系及透明度评价体系,促进慈善组织进一步规范化运作,为广州慈善政策创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围绕“三个聚焦”,做优做强民政科研事业

下一步,广州市民政局将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编制民政科技事业发展规划,建立民政科技攻关项目库,加快推进市民政局服务管理监控中心建设,健全民政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利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等平台,采取跨部门协作、跨领域合作等手段,做大做强民生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创新社区“随约”服务,提升智慧养老、老年康复、孤残儿童早期干预和矫形康复等项目品牌,更好在增进民生福祉、创新社区治理、打造科技品牌上下功夫、见成效。

责任编辑:孔梓青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