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

仁化县闻韶三圣庙旁的古樟聊斋

发布时间:2019-05-31 12:32:0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温飞宇 报道)樟树,又称香樟树,属常绿乔木,高达10米—55米左右,直径可达3米,它树冠成广卵形;广展延伸时,就能在它枝叶茂密,气势雄伟,四季常青的神态气势里,给以我们心旷神怡的启迪,若坐在树下思考问题,定会被它独特的馨香植入脑海,令人迷惑通解,心清气畅。所以说,樟树是我国南方城市优良的绿化树、行道树及庭荫树的所选之树。

今天要说的古樟树,位于仁化县闻韶镇的 “三圣庙”,是灵性十足的珍贵古树。该树高达30多米,有450年树龄,属国家二级古樟树。走近古树,它斑驳灰褐的皮层和坚韧的躯干,分明在对我们倾诉它所历经的风霜雨雪是多么的漫长,让我们捡拾起时光留下的片片碎影,为一棵树的古老赋予美丽的传说……

由仁化县城往东25公里左右便到达了“韶乐故里”的闻韶镇。关于闻韶镇的由来,相传在4800年前,舜帝南巡南岭,他登上巨龙山,却能听到他在丹霞山麓之“韶石山”上演奏的《韶乐》时,他赞道:“如此闻听〈韶乐〉圣地,真乃南岭一绝!”闻韶镇也因此而得名。舜帝南巡到闻韶时,见瘴气遮天蔽日,蚊虫肆虐横行,便将随身带来的樟树仔撒种在巨龙山麓方圆几百里之地,樟树仔一落地就生根发芽,转眼就长成了参天大树;风一吹,一阵袭人心肺的香味便从樟木林中四处弥漫开来,使得顽疾般的瘴气消失得干干净净,让闻韶大地无不披上吉祥的光芒。到了西晋年代,后人为纪念舜帝南巡的丰功伟绩,在闻韶镇的下徐村和白竹村建了两座庙宇,起名为“皇封庙”、“三圣庙”。据文史专家考证:“皇封庙”是西晋年间的古寺庙,是为那一朝皇帝所封尚未揭开谜团,但当地百姓则普遍认为“皇封庙”是为舜帝的妃子清凤娘娘所建,她因跟随舜帝南巡而病逝下徐;三圣庙则为舜帝祭祀庙。何为“三圣?”按当地一种说法是,天、地、人则为“三圣”。直白一点,舜帝南巡时是人,死后为地神;再上升为天神,如此集天、地、人一身的“三圣”,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实属罕见。更为独特的是,两座庙宇的大门牌匾均由“双龙拱圣”构成,足见舜帝在南岭大地的影响是多么大。当时的土族(南蛮人)在雕刻牌匾时,所用材料就是舜帝撒种成材的樟树。另外,当时的闻韶土族人还在两座庙宇旁种下了樟树;种樟树的目的除了用于避瘴气之邪外,更多是为了纪念舜帝和他的妃子。这也是我们闲聊樟树的开端。

到唐朝武则天时代,一场争夺“六祖衣钵”的佛门难事就此上演,一方是以佛教作外衣的“李唐”;另一方是已从五祖手上接受了衣钵的寒门僧人慧能,于是,追杀的一幕大戏就在舜帝南巡的古道揭幕。杀手听闻慧能藏身三圣庙,就将三圣庙围了个水泄不通,并将三圣庙付之一炬,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致使整座“三圣庙瓦砾不全,旁边由土族人种下的古樟树也烧焦而亡。庆幸的是,这把蛮火并没夺去慧能的性命,因为慧能在上半夜时,有一形同仙翁的老人托梦与他,说三更后有恶人要放火烧庙加害于他。梦醒,慧能赶紧从后门逃往后山藏匿,就此躲过一劫。直至不再有血刃追杀,慧能才得以登上禅宗六祖宝座,他为报恩三圣庙,又亲手种下了一颗小樟树在三圣庙旁边,并在三圣庙对面的山坡将残破的宝林寺重新修缮一新,以此作为他的弘法道场。说来也奇,宝林寺开光之日,只见三圣庙照耀在吉祥的光芒之中,慧能种下的小樟树也立时被祥瑞万顷的光束簇拥并和那株烧焦的古樟树合为一体。瞬间,枯死的古樟树又恢复了往日的枝繁叶茂。慧能大喜,就在宝林寺到三圣庙门前摆上了二里斋席,以此回敬上天和布施上京的过客。因所选食材均为单一稻米熬出的白粥,布施地也称之为“白粥”,后人将“白粥”改为“白竹”,用意是以“白粥”之素融入清凤妃子化身的“妃子竹”,素心如竹高洁,实为睿智之举。闻韶镇“禾斋节”也因此由来得以千年传承。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未登上皇位时,是一个寺院的小和尚,他为躲避战火,跨越南岭来到三圣庙韬光养晦,无法料到的是,为推翻元朝的各路义军早已聚结三圣庙,消息走漏,月朗星稀之时,元朝大军进剿三圣庙,来不及藏匿的朱元璋快速爬上了枝繁叶茂的古樟,使得他化险为夷。一场大战下来,双方不分胜败撤离了战场,但三圣庙却被战火焚烧成灰尘,朱元璋感慨万千:“他日若有作为,毕当恢复庙宇,重酬古樟!”之后,朱元璋南征北战,最后建立了大明皇朝。在日理万机中,朱元璋也早忘掉了他许下的诺言。公元1521年5月,朱厚熜登基,是为明世宗。就在朱厚熜登基的当晚,舜帝显灵道:“你既为大明世宗,理当完成明太祖皇帝在三圣庙许下的未了夙愿。”于是,三圣庙在朱厚熜当政时得以重修,香火达到了鼎盛时期。朱厚熜为彰显他的爱民政策,专程顺着舜帝开辟的南巡古道到达三圣庙拜祭,并再次为下徐的“皇封庙”祭拜加封。难以置信的是,朱厚熜到达三圣庙时,他看见庙宇旁边那棵古樟树叶翠青葱,便毕恭毕敬祭拜了一番,谁知他第二天醒来便发现古樟树已经叶落满地,树干也已枯死了……此情此景,令朱厚熜迷惑不解,他问三圣庙住持,此现象何为?住持告知:“此乃三圣之地,必有涅槃,放得重生。施主于树有缘,自有生还之时……”

公元1567年1月,在位45年的明世宗朱厚熜归天,同一天,已经枯死45年的三圣庙古樟树复活,验证了“必有涅槃,放得重生”的一语成谶之大智慧所体现的玄机,成为流传在南岭大地最为经典的道教盛事之一。

1927年2月,时任“中共特支”副书记,并在国民党县党部任常务委员、青年部长的曾昭秀和同为国民党南雄县党部常务委员兼百顺区长的何谦虚来到闻韶开展农运工作。当时“国共 ”还处在合作蜜月期,曾昭秀就以 公开的身份在闻韶乡的“下徐围楼”和三圣庙分别主持了第一次以农民为主的会议。古樟树下,又成了曾昭秀和何谦虚咏诗赋词的休闲之所。

1929年5月20日,按照红五军委和湘赣特委共同确定的“向外发展,在发展中巩固苏区”的方针,彭德怀、藤代远率领红五军和王左特务营共千余人,离开井冈山,转战湘东、粤北。攻占粤北仁化县城口时,缴获敌枪械200多支、子弹3万余发,筹得3万银元。然后经仁化县长江、在扶溪乡休整,为攻占仁化县城做准备。秘密交通员“泥水老蓝”及时到扶溪乡与彭德怀联系,告知南雄只有民团、警卫队的地方武装,战斗力不强。彭德怀于是决定改为奔袭南雄,连夜从扶溪乡拔营到路头村宿营。红五军战士除王左的特务营在闻韶乡江南村宿营外,大部分住在路头村“和厚楼”和白竹村“三圣庙”。红军的战马就系在三圣庙旁的古樟树树下,红军、战马、古樟合为一体,成了一幅永恒的壮丽风景大图

据相关林业工作人员介绍,樟树喜光,幼苗幼树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怕冷,冬季最低温度不得低于0度,低于0度会遭冻害,低于零下5—8度,会冻伤死亡。这是科学的解读。但如果将早已浸染了灵气的闻韶古樟树融入到科学的解剖中去,只要你置身于闻韶的大街小巷,你自然会为聆听到的精彩故事而倾向于传说。不是吗?以闻韶的气候来说,每当雪霜来临,滴水成冰,温度低于0度自然不在话下,就是如此恶劣的环境,还是幼苗的小樟树竟能熬过冰霜,以大义凛然的气势以老天争夺输赢,眨眼就已经450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不能不说是一段樟树抗击大自然的英雄诗篇。但在当地人的感情世界里,他们把樟树坚忍不拔的精神赋予了更多优美动听的传说,以致让我们更加喜欢传说,去将“三圣庙”旁边的古樟系上更加迷离的文字与丰富的想象……

古树编码:44022410220100003

树种:樟树

所在地:仁化县闻韶镇白竹村委会白竹大庙路口

责任编辑:孔梓青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