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人民论坛调研组赴四川达州达川区开展调研,这些经验获肯定

发布时间:2019-06-25 10:22:4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郭远乐 报道)创新社会治理,不仅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为深入挖掘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经验,6月20至22日,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赴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全面深入调研。

6月20日

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达州市达川区惠民帮扶中心,听取了社会救助大平台的探索实践情况。调研组了解到,达川区社会救助大平台将民政、教育、助建、人社、卫健、工会、残联、红十字会、团委等13个救助部门、50项救助事项全部纳入一个平台办理运行,受理关口前移下沉到54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同时还在手机APP上设置了申请功能,申请人只需要跑一趟到乡镇窗口递交资料或者足不出户在家里上传资料就能享受惠民救助,进而构建了高效、精准、全面、阳光、廉洁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进一家门,解多种难”。

随后,调研组前往河市镇惠民帮扶站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实地考察,从资料宣传栏以及低保、特困人员名单长期公示栏侧面了解社会救助大平台运行成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调研组讲解了如何使用救助社会救助大平台信息查询系统,以及受理窗口的受理、核实工作。

调研组充分肯定了达川区探索建立社会救助大平台的创新实践,认为平台化建设充分整合了各部门分散救助资源,有效打破了部门信息壁垒,优化再造申请审批流程,为推进新时代社会救助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6月21日

调研组来到达川区财政局、肖家村脱贫攻坚展览馆等基层工作一线。据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财权和事权不匹配、财政分配不规范、“缺钱办事”“跑步钱进” “苍蝇式腐败”等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传统财政预算管理弊端日益凸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受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基层财力保障势在必行。而“财政因素分配法”是按照保障类、工作类、激励类等三类九项内容重新分配乡镇财政资金的一项全新的财政预算分配制度。调研组专家指出“财政因素分配法”新模式,以财政预算更加公平合理为分配导向,使基层财力获得极大保障,乡镇发展活力竞相迸发,解放了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是妥善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一剂良方。

随后,调研组一行来到肖家村脱贫攻坚展览馆,参观了肖家村脱贫攻坚展示厅及党群服务中心,现场深入了解肖家村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随后还前往肖家村产业发展基地,实地察看了乌梅种植基地、丁氏农场等地。调研组了解到,财政预算的改革创新使更多的资源下沉到基层,为群众稳定脱贫、壮大产业提供有力支撑。调研组建议,肖家村要利用依山傍水、交通便利的条件,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模式,让贫困群众经营持续、收益稳定,真正实现村富民安,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

调研组专家一行还前往达川区九岭乡千丘村、龙会乡花石岩村调研“财政因素分配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践情况。花石岩村负责人介绍,该村产业从零起步、发展迅速,青花椒、无花果、青脆李等种植业基地和肉牛、淡水鱼等养殖基地遍地开花,更形成了4个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科技公司的聚集地。看到千丘村万亩花椒基地的种植、生产景象,调研组指出,各地要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培育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实现“产业强区”战略。

调研组认为达川区在坚持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过程中,聚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情,深化财政预算、脱贫攻坚、产业结构等各方面改革创新,初步探索出了具有推广价值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明晰了未来发展方向。

6月22日

调研组一行前往达川区信访局,实地调研“315”群众工作法。在信访局群众接待中心,工作人员与专家进行了交流互动,详细介绍了“315”群众工作法,并对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为了解决缠访、闹访、以访压法等现象,把信访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达川区提出并实行“三项制度、一个原则、五个到位”,即“315”群众工作法。“3”就是实名举报制度、查实奖励制度、诬告查处制度;“1”是指一切信访问题都要在法律和政策框架下研究解决;“5”包括问题解决到位、困难帮扶到位、重点稳控到位、依法处置到位、严格问责到位。经过政府部门的努力,“315”群众工作法在达川区落地生根,信访数量持续大幅下降,信访事项办结时间大幅缩短,重大敏感时段均实现了“零进京”“零到省”“零非访”。对困难群众实施的帮扶救助措施有效解决了部分群众因个人和家庭困难引发信访的问题。

调研组专家充分肯定了达川区信访局探索出来的基层法治治理的有效路径和他们踏实的工作作风,认为阳光法治信访使信访工作制度化和法治化,给当地群众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化解了基层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为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中做出了有益探索。

随后,调研组专家一行参观了翠屏街道杨柳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工作人员为专家介绍了社区中心的相关情况。为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满足杨柳社区群众的实际需求,增加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杨柳居委会为社区群众建造了1500平方米的社区活动室,包括党建宣传栏、数据监控室、书法中心、舞蹈室、老人日常料理中心、棋牌室、小型电影院等。社区中心向所有社区群众开放,不收群众任何费用,设施及开支费用主要来自企业赞助以及项目活动经费。调研组专家赞赏了杨柳社区为群众办实事的种种举措,认为社区党委和工作人员的付出增加了社区的凝聚力,真正做到了常态化和长效化为群众服务。

为期三天的调研,调研组一行重点发掘了达州市达川区富有特色且经得起检验的鲜活治理经验,为7月份“第六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暨达州·达川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峰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做扎实的前期铺垫。

责任编辑:周慧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