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报道 通讯员 林丹贤 王树仁)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工作规范化建设司检联动再出创新举措!7月19日,全省首家驻社区矫正中心检察工作室在南沙区社区矫正中心成立,根据协议,新设立的检察工作室将从社区矫正人员报到、重大事件、入矫、信息收集汇总、协调通报等六个方面加强检察监督,及时掌握公安、法院、司法等部门的社区矫正工作衔接情况,有效杜绝脱管、漏管现象的发生,更好地帮助矫正人员通过矫正回归社会。此举将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水平,切实维护刑罚执行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记者了解到,设立检察工作室是南沙区司法局深化社区矫正工作和检察机关的刑罚执行工作监督深度融合的又一项创新举措。
近年来,南沙区司法局通过制定《广州市南沙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规程》,对社区矫正执法工作全流程进行规范。同时积极开展“两类人员”扫黑除恶专项排查工作,指导各司法所联合辖区派出所、综治维稳部门,深挖“两类人员”涉黑涉恶线索和其他同案人员余罪漏罪情况。不仅如此,区司法局还联合区检察院集中开展了三个月的社区矫正监督检查专项活动,全面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状况,深入查找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组织区、镇(街)安帮办、村(居)委治保主任三级工作人员,分赴肇庆监狱、番禺监狱等开展围墙内帮教,共帮教84名服刑人员,并与各监狱签订了帮教协议,使帮教工作进一步向高墙内有效延伸。
在此基础上,南沙区司法局还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开展监管,不仅实现了定位电子手环应戴尽戴100%覆盖,还扎实推进“智慧社矫”项目建设,通过“司法部刑释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做好信息核查工作,落实在监服刑人员信息核查反馈、预释放人员衔接,做到在监服刑人员信息核查率达到100%;同时启用社区矫正中心远程视频会见系统,为监狱和戒毒所服刑人员家属提供109次远程视频探视服务。
社矫的根本是要做好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因此,刑释人员的就业安置和生活保障是核心,南沙司法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刑释人员帮助其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医疗、教育、就业、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保障;鼓励和扶持刑释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积极与区人社局协调,为有需要的刑释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推荐就业。
据统计,2018年全区新收社区服刑人员250人,解除矫正240人,全年监管帮教社区服刑人员490人,无脱管漏管发生,2018年全市社区矫正考核100分,名列全市第一。全区衔接在册的刑释人员783人,安置率、帮教率均达到100%;重新犯罪率低于省2%以下考核指标。
责任编辑:孔梓青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