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响应号召奔赴一线 建功帮扶“第二故乡”

发布时间:2019-08-12 21:59:06 推广 来源:神州法制文化网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国家级贫困县宿松县迎来了一批又一批“亲戚”,他们以主动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帮扶工作,为推动宿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给自己的人生增添了一份厚重。

杨全城就是其中的一员。2017年,作为一名正处级干部、合工大经济学博士,他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从省经信厅被选派到宿松县挂职担任县委常委、副县长,转变岗位角色,扎根在松兹大地这个“第二故乡”,助力宿松县脱贫攻坚。

发挥优势 助力工业发展

“虽然工作繁忙,但他总能挤出时间,深入企业车间,与企业负责人零距离接触,为企业加快发展想点子、出实招,将工作做到企业负责人的心坎上。” 宿松县科技和经济信息化局局长杨严生说。两年的挂职,杨全城走遍宿松县22个乡镇,深入100多个村庄,走访贫困户300余次,争取项目资金2亿多元,协调11个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

作为省直单位的挂职干部,杨全城时常告诫自己,要沉下身、静下心、迈开腿、管好嘴。同时,作为县政府分管工业经济的领导,杨全城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工作紧紧拎在手上,强化经济运行分析调度、项目储备和推进,对新开工、技改项目库进行动态管理。深入推进经济发展督导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活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宿松县在工业强县的路上取得的骄人成绩,杨全城功不可没。

近几年,宿松县围绕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目标,确立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作为首位产业发展,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引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2018年底,宿松县纺织服装和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达16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半壁江山”; 纺织服装龙头企业红爱股份已于2017年12月上市报备,红爱实业入选国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电子信息龙头企业酷米科技完成产品转型已于2018年7月上市报备。2018年,全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1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工业用电量增长59.5%,主要工业经济指标稳居全市前列;申请发明专利419件、授权37件,新增安徽名牌2个,新认定省级技术中心2个、高新技术企业3家,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5个,技改投资增长15%,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融入宿松大建设的时代洪流,非常欣慰。”2019年年初,杨全城在红爱服饰报告厅面对宿松县企业家做报告时说道。

此外,杨全城还结合工作分工和自身优势,狠抓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通过多方座谈走访,制定总体规划,研讨实施方案;另一方面,选择突破口。如在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方面,组织协调并督促三大运营商和铁塔公司全面开展盲点区域的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宿松县所有自然村组已实现有线光纤和无线网络全覆盖、零盲区。同时,杨全城利用挂职契机,加强同省经信厅的汇报沟通,积极推动智力扶贫,成功举办“中国声谷赋智宿松老区”对接活动,帮助争取科大讯飞等9家高新技术企业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品285万元,推广中国声谷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宿松县教育及民生领域落地应用。

深入一线 奋力脱贫攻坚

位于宿松县西北边陲山区的北浴乡,是杨全城所联系的乡镇。该乡地处大别山腹地,距县城37公里,系大别山革命老区、深度贫困山区,脱贫任务重、压力大。

“他时刻牵挂着贫困群众,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千方百计为他们拓展增收渠道。只要符合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难度再大的事,他也会努力去办。” 聊起杨全城,北浴乡政府主要负责人郭芳红赞不绝口。“他坚持对我乡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以问题为导向,以精准为目标,指导全乡上下全面打响‘四大攻势’,深入推进‘重补促’专项行动,扎实有序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2018年,北浴乡紧紧围绕“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目标,顺利完成了仅剩的廖河、四吉两个村出列及619个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

在联系北浴乡工作时,杨全城以脱贫攻坚统领工作全局,发挥工作优势,加大对该乡经济运行的指导调度力度。 2018年,该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投资开工农业项目3个、工业项目2个,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3000万元。同时还引进2个亿元以上项目落户,超额完成县下达的年度招商引资任务。

“严格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要务,加大对联系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指导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帮助查找问题、落实整改、巩固成效。”挂职伊始,杨全城身先士卒,投身到任务最艰巨的脱贫攻坚一线当中去,为宿松贫困群众摘穷帽、拔穷根、奔小康奉献自己的力量。

到北浴乡工作之前,二郎镇一直是他的联系点。在联系二郎时,杨全城指导镇党委、政府建立完善了指挥协调、落实推进、要素保障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精准扶贫责任,深入开展反馈问题整改、全覆盖排查,推进‘十大工程’,在杨全城的努力下,二郎镇的贫困村和困难群众发生了喜人变化。

2018年,二郎镇到户产业项目数达到4496个,其中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及加工项目达3600个,光伏扶贫222户,休闲农业项目带动140人,资产收益带动贫困户389户。扶贫车间带动118人就业,改造危房201户,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完成畅通工程12.67公里,统筹整合300万元资金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等水利扶贫项目。

协调服务 凝聚上下心力

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安排下,省经信厅牵头,省委老干部局、省经济信息中心、平安养老保险安徽分公司等11家中直、省直帮扶单位分别对宿松县开展定点帮扶。

“省厅对帮扶工作高度重视,常抓不懈,让能我立足本职,结合实际、发挥特长,成为宿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推动者。”杨全城说。作为中直、省直单位帮扶工作牵头单位选派的挂职干部,杨全城一直要求自己,要切实履行好牵头单位职责,落实联系会商制度,压实各帮扶单位责任,及时收集帮扶需求,推动各单位立足自身职能优势帮资金、帮项目、帮智力,开展各具特色的帮扶活动。

如何发挥好“龙头”作用?据杨全城介绍,省经信厅认真履行牵头单位职责,制定帮扶宿松脱贫攻坚责任单位协调联系制度,完善协作会商、精准帮扶、需求对接“三项机制”, 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效。

2017年以来,省经信厅协调召开季度会商会9次,对接帮扶需求70余项,督促对口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协调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建行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帮助宿松县对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帮扶需求;协调省自然资源厅追加宿松县土地增减挂钩指标2000亩。在帮扶举措方面,针对宿松县现有贫困情况查缺补漏。积极支持并安排宿松县申报国家智能制造项目,争取专项资金640余万元支持发展当地特色种养业和休闲农业,努力变“输血”为“造血”,积极带领当地农民开发自家特色产品,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双轮驱动”,增强扶贫内生动力。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与此同时,各帮扶单位结合资源优势,通过“帮思路、帮资金、帮项目、帮技术、帮智力”等方式,积极帮助贫困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帮扶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帮扶村整体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2017年至2018年,11家单位通过自筹或协调有关部门,争取资金1300余万元,帮助贫困村实施农田水利、道路管网、电网改造、危房改造等项目,夯实稳定脱贫基础。

一系列帮扶成效的取得,得益于省经信厅等11家中直、省直单位强有力的支持,凝聚着省直108名帮扶干部的心血。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飞逝。转瞬间,挂职期将满,杨全城即将背起行囊离开宿松这片热土。到宿松挂职这段时间,最让他感动的,是全县上下在脱贫摘帽路上勠力同心、奋力前行;最令他引以为傲的,莫过于今年4月29日,宿松贫困县“摘帽”获省政府批复。

“近两年的时间,虽然工作跨度较大,但在推动宿松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尤其是助力脱贫攻坚中做了一些工作,作为宿松发展的亲历者,我感到非常自豪。”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两年的挂职锻炼,杨全城与群众结下了很好的情谊,也在实践中丰富了自己的基层工作经验。“即使我离开宿松返回省城工作,我也会一如既往专注支持宿松的发展,因为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胡丰)

责任编辑:孔梓青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