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报道 通讯员 余丽颖 摄影 刘伟)7月31日,在南沙对口帮扶的蕉岭县新铺镇潘田村,20来户村民正兴致勃勃地讨论即将签订的玉米种植产销合作协议。两个多月后,地里收成的玉米将由引入的农业公司兜底包销,直接销往广州、深圳等城市。由企业提供种子和技术,只要种地就有销路,这种事情放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梅州平远、蕉岭拥有突出的生态资源优势,如何在大湾区发展背景下打造两县的农业及旅游业品牌、扩大工业产业发展规模,是南沙区对口帮扶工作在持续探索的议题。借助电商平台、南沙花市等线上线下展销渠道,助力梅州山里的干货、鲜果走向城市餐桌,打响平远、蕉岭农特产品牌;依托南沙区“三区一中心”的政策优势,探索“飞地”经济模式,助推产业共建……近年来,南沙区积极推动梅州平远、蕉岭的生态资源、绿色产品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市场等优势相对接,让老区苏区共享大湾区发展红利。
线上营销
蕉岭富硒龙眼插上“电商翅膀”销往全国
位于蕉岭县蕉城镇的蕉岭长寿南北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工厂内,几个工人正在将新鲜龙眼装进快递箱,称重、封箱、贴上快递单。不久之后,这些从蕉岭本地村民手中收购的鲜果将直接发往全国各地。
新铺镇潘田村南北寨农业发展公司机械种植分工包装
梅州蕉岭县是“世界长寿之乡”,拥有得天独厚的富硒土壤资源。对于当地贫困村的农户而言,自家种养的粮食、蔬果品质未必差,却苦于找不到销售渠道。过去几年来,南沙区对口帮扶工作队积极对接当地电商企业,借助线上销售平台,为贫困村的农户找到了对接市场的一条路。
“我们向蕉岭本地村民收购现成的农产品,黑花生、蜂蜜、鸡、笋干、百香果等各种品类来者不拒。”蕉岭长寿南北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莉娜表示,凭借电商的成本优势,该企业给村民开出了更高的收购价。“我们在蕉岭县的贫困村收购番薯,收购价定在1.2元/斤,而市场普遍的收购价六七角钱一斤。” 刚在南北寨微信商城平台上线的龙眼,短短几天就卖出20多万斤,主要销往广州、深圳、珠海等珠三角城市,平台一天的流水有30多万元。
除了直接收购,该企业还与当地的几个村子达成了产销种植合作协议,借助大湾区市场数据预估农产品的产销需求,然后直接给农户“下订单”,实现标准化按需种植。
线下展销
南沙花市上平远蕉岭农产品成新宠
在平远县石正镇安南村,沿着弯弯绕绕的山路一直往莲花山上走,便到了当地知名的石正云雾茶场,这里的茶叶远销日本、中东。“我们茶场占地3000亩,种的是有机茶,品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年产茶叶约5万斤。”平远源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石正云雾茶场负责人魏昌平介绍。
梅州平远县石正镇安南村石正云雾茶场
如今在南沙,就能品尝到这产自梅州山区的清香茶叶。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努力对接下,石正云雾茶的销售终端延伸到了南沙。
2017年,位于南沙区富佳东街的兴华商行成为石正云雾茶的一家代理门店,负责人曾小姐表示:“这个牌子在广州有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到了每年的旺季,有些公司一下子就订购几十盒石正云雾绿茶作为节日礼品,一年下来大约能卖个六七百盒,销量还算不错。”
不仅如此,近两年的南沙新春花市上均特别设立扶贫专区,推介展示平远、蕉岭的农特产和旅游资源,南沙区各对口帮扶单位还通过保价收购、签订产供销合同等方式,共同助力拓宽梅州两县贫困村的农产品销售渠道。
机制创新
“前店后厂”让大湾区红利造福平远百姓
在越来越多产自蕉岭、平远的农产品走向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的同时,产业转移工业园则是南沙助力当地对接大湾区产业资源的另一个重要阵地。
广州南沙平远产业转移工业园
位于平远县城西南边的广州南沙(平远)产业转移工业园内,由南沙协力支持建设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标准厂房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火热。预计2020年竣工后,这两个项目将为该园区增加8.4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为入驻企业提供孵化大楼、宿舍、通用型生产车间等公共配备。
“从2014年至去年底,南沙区累计为广州南沙(平远)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注入了3700万元的帮扶资金,支持园区内道路工程、污水处理厂、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该工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凌来泉说道,该园区2018年底工业总产值达到了27.95亿元,相比2014年增长95.3%,入驻企业数量也从42家增加到69家。目前,该工业园占地达到了6000亩,已形成稀土新材料、机械制造、家具建材等特色产业。
除了资金帮扶,在南沙,还有一块平远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飞地”。
近两年,南沙区出台鼓励企业到平远县、蕉岭县投资的扶持政策,并先后与两县政府签订《共建国际经贸合作中心框架协议》,创新帮扶机制,开启了“飞地”经济模式的共建探索。
已正式投入运营的南沙·平远国际经贸合作中心,就坐落于南沙区金隆路。这已经成为平远县在南沙设立的一个对外经济联络窗口。
“我们设想采用的是‘南沙总部+平远基地’的模式,引入企业‘在南沙开店、在平远设厂’。”该中心的负责人罗源祥介绍,入驻企业可同时获得平远的招商引资政策和南沙自贸区的产业政策支持,还将享受到一定比例的补贴奖励。而企业税收的地方留存部分将由南沙区全部返还给平远县,通过机制创新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成效
南沙帮扶让两地产品无缝融入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新一轮区域发展红利正在释放。南沙区通过线上线下帮销渠道的拓展及产业共建合作机制的创新,正在让更多来自平远、蕉岭的农业产品、工业产业无缝融入大湾区的发展脉动,助力两县拥抱湾区。
在潘田村产销种植协议的签订现场,21户村民与南北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签下30亩地种植甜糯玉米。何莉娜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可以收1700-1800斤玉米,按照每斤玉米1.8元的收购价计算,每种一造玉米,潘田村的村民从每亩地里获得的收益就有3000元。
签订协议当天,一位村民开心跟对她说:“老板娘,要是今年种玉米种得好,以后我家的地就都种你们的玉米了。”而潘田村明年开春有意向加入合作的田地已经有上百亩了。
平远、蕉岭的农特产品在南沙亮相的频次也越来越高。“去年春节期间,蕉岭这边的商户共运了两吨柚子、100箱百香果、几百斤黑花生和一些灵芝、灵芝孢子粉到花市上展销,都是从我们对口帮扶的贫困村收购的农产品,卖了有几万块钱。”南沙区派驻蕉岭县的扶贫干部黄自军说道。
对口帮扶单位的积极帮销,更有效缓解了贫困村农产品找销路的压力。截至目前,平远县畲溪村扶贫合作社已向南沙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饭堂供应了近2万斤优质大米,纯利润达到3万余元;黄沙村扶贫合作社与珠江华侨农工商联合公司的子公司瑞光食品签订产供销合同,定期收购合作社的农产品;生长自蕉岭县白湖村的数百只灵芝鸡,走向了南沙横沥镇居民的饭桌……
南沙区与梅州两县在产业共建合作机制上的探索也有了初步成效。在南沙·平远国际经贸合作中心,广东南峰船务有限公司等7家来自广州、东莞、佛山等大湾区城市的企业已成功入驻,另有5家公司签订协议即将进驻。
“入驻企业看中的是南沙自贸区未来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一些主营进出口、港航物流等业务的企业,依托南沙临近港口的优势,可降低物流运输等各项成本,同时还有机会享受到自贸区优惠政策。”罗源祥表示,随着运营步入常态化,中心入驻企业的税收贡献今年预计在4千万元左右。
案例
协助引入大湾区企业进驻南沙(平远)工业园
在广州南沙(平远)产业转移工业园内,平远雅玛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新能源自动化车间内十分繁忙。这是一家由南沙对口帮扶工作队协助引进的工业制造企业,总部设在深圳南山区,生产的变压器等产品主要配套于光伏发电、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
“我们这个车间主要是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配件,共有65个员工,其中有6个是县城附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月薪在3000元以上,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脱贫。”该公司的生产技术部经理林威介绍。自2018年3月试投产以来,该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今年上半年已实现产值4900万元,预计全年产值超过1亿元。
责任编辑:孔梓青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