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黄一峰 报道 通讯员 温飞宇 范芯)日前,我们一行登山客走进了大丹霞核心区的“五仙岩”风景区。据说,五仙岩是因五位美丽的仙女而成名。与“茶壶峰”、“西竹岩”、“巴寨”对望,沉思成诗。
从山脚开始爬至半山亭,这一路上凉风习习,让热辣的阳光变得柔情起来。半山平坦处有座观音堂,观音堂后面的大山上有个山洞,那个不知等着谁的山洞,在千年风雨中正等着属于它的懂者。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山洞的高度和难度,不是谁都能与之平视的。只有有着身心双重高度的人,方可以自然地与山洞平视,平坐。站在观音堂下的我们,没有洗净俗世尘埃的只能仰视。
观音堂背后的山洞等待着它的懂者
从观音堂到五仙岩还需再爬一段时间的山路,爬山过程中有二十步梯的台阶处,可谓直上直下。上了二十步梯,路就开始好走了。虽然,每爬一步山路都大口地喘气,可是有氧运动的最大好外就是,喘气之际就吸入了大量了山之仙气,从而滋养身心。
五仙岩上见到了两位常居岩洞的老人,而这五仙岩的故事,也因这两位老人而开始。山上的文阿姨七十多岁,肤色白皙,两颊温润如玉,没有丝毫斑点,真是让年轻人羡慕。文叔叔八十岁,也是肤色干净,说话中气十足,走带风,甚是健康。
文阿姨与文叔叔这对夫妻在五仙岩上的岩洞里生活了二十多年,至今还是每天上山下山如履平地。他们说,之所以如此健康,就是因五仙岩的山好、水好、气场好。
山下的白莲水库,水流默默,山上的黄花菜一朵朵独开,阳光倒下,影子随后倒下,树木窸窣,淡泊的风吹着悠闲地口哨,与我心中的经幡相遇,时间正好。秋日的记忆破壁而出,浅浅地一眼就可以望穿。
五仙岩山上一朵朵美丽的黄花菜迎风而笑
我们与文阿姨坐在岩洞里聊天,享受自然妈妈大爱磁场下的呵护。上山的疲惫,瞬间就抽离了。
“文阿姨,您为什么来五仙岩?”
文阿姨说:“没来五仙岩之前身体不好,从我三十多岁就开始不舒服,在韶关花坪的医院吃药打针,且每次都就是住很多天的院。那时,我已经病了好久,觉得自己这样活着甚是辛苦,可看着自己的儿女那么小,又很心疼,只能不停地对自己说,不能死,我必须得好好地努力活着。”
文阿姨湖南衡山人,因身体不好,一心想找个可以让自己修养的心身的地方。因为是生在南岳衡山,文阿姨自然第一时间就会去衡山寻求养生之地,可她与衡山没有相守之缘,终究还是回到了仁化县董塘镇。
文叔叔湖南湘潭人,是仁化县董塘镇“格顶煤矿”的矿工。文阿姨听到有人说董塘有个五仙岩,就让文叔叔背着体弱多病的她来找五仙岩。当文叔、文阿姨到了五仙岩时,文阿姨马上感觉身体舒服了。许是五仙岩山水灵气与文阿姨的气场太融洽了吧,就像病人需要血液配型样。好的气场,才能温养人身心。而五仙岩天生地养的基因,正好温润了文阿姨身弱多病的身心。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从伏羲起,国人就重天道自然,交由天地人之和谐下,慈悲遍地,祥瑞安康。
如今,文阿姨说她的儿子文斌,小时候最调皮,长大后去东莞发展,日子过得好好的,可病魔入侵,与死神抗衡过多次的文斌悟了透了尘俗的一切虚妄,他就陪着父母一起在五仙岩生活。日子,淡然若水,却也静好若初。
丹霞山的茶壶峰与白莲水库相守
文阿姨说,刚刚上山时没有路,她和丈夫就用手一点点的扒出路,走到了五仙岩山顶的岩洞。山上什么都没有,可文阿姨就像找到了家样,心安神静下来。她让丈夫下山,自己在五仙岩上住了下来。人与人,相遇相守是缘,人与地方也是,遇到了就会择一地而自栖不愿离弃。山上条件艰苦,可是,文阿姨自我鼓励,自我安慰,总是冥冥中听到一句话:“不要哭,一定要坚强,一切会好起来的。”
“刚到山上啥都没有,您怎样生活啊?”
文阿姨说:“53岁那年,就是1996年4月15日上山,我住进五仙岩的岩洞里,曾经背着我到处看病的老伴,在我上山后,就开始每天给我送饭。”
随着文阿姨的入住五仙岩,就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山。“格顶矿”的人,五仙岩周围的人,董塘镇的人,仁化县的人,韶关的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五仙岩。
“这五仙岩从无到有,也是经历过一个艰苦的过程吧?叔叔一直支持您对五仙岩所做的一切?”
文阿姨说:“我上山后,老伴一直很支持我,包括我把自己家的钱全部拿出来进行修路修桥。凡事都需要有个牵头的人,我只是带了一个头,好多人也加入进修桥补路的队伍里来了。最早投入捐款修路修桥的外地人是汕头人,他们觉得出资修路修桥是积福善修善果。”
“您修路修桥的资金是怎样来的?”
文阿姨说:“我刚刚上山,除了干活就是干活,修路修桥建佛台。五仙岩洞开始空荡荡的,我和老伴是割毛草开路上的山。1996年时,我去北京的长城,看到古人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修建了如此伟大的工程。我就想回到五仙岩那里把路修好,我要留给后人一条路。于是,我就发动人修路,每人每天挑五担,人人都很有干劲。大家你买几包水泥,我买几车沙,他又买几块板等。那时,我们都是自发背着干粮来修路的,完全靠人力背沙背水泥。一起修路的人有好多,有个叫谢同青和骆光粉的山下人,每天都来跟着一起修路修桥,虽然很坚苦,但是内心很坚定。我们就是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一步步把路修好的。那时,广州来了一个教授,叫张玉涵,他发现五仙岩这条路,问我是怎样修的。我对张教授说,就是靠所有和五仙岩有缘的人用肩背,肩挑把路修好的。当时,我们只是修了路,并没有栏杆。张教授对我说,他也想做善事,为五仙岩风景区做点实事。于是,他回到广州马上就打了十万元给我。我就用这十万元,就又修了上山的那些铁栏杆。
近几年,文阿姨的儿子文斌从东莞上来,出资在“观音岩”周围搞了一百亩地。同时,又在朋友们捐助下修了楼房,供前来五仙岩的朋友们栖息小住。观音堂旁的楼房用了两百多万,是文阿姨的一个干儿子资助修建的,他把电拉上五仙岩花了一百多万,不够的钱,也是大家捐出来的钱。在文阿姨的心里,五仙岩是大家的五仙岩,是心怀大爱者的五仙岩。
五仙岩的神奇力量,是上天的赐予。五仙岩气场里散发的正能量,就是人们所说的道场,而所谓道场就是磁场,神奇的磁场加上纯净的山水和“清水斋”,是构成在五仙岩最好的修身养性之活宝了。
五仙岩的山路
“如今的五仙岩啥都有了,您也该欣慰了。”
文阿姨说:“五仙岩从一无所有,到现在啥都有,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这样的工程修建,还得感谢承包这座山的刘济平,他修了一条路,让车可以开上来了,运石头沙子到观音岩方便了很多。”
文阿姨的儿子文斌对我们说:“我的妈妈是伟大的妈妈,我妈虽然身上没有一分钱,可却是世间最富有的妈妈。”
文阿姨说:“我也没做过什么事儿,说实话,我就是一普通的老太太,能力有限。如果要说有意义的事,你们还是多宣传一下五仙岩吧。是五仙岩给了来这里的人很大的力量,与影响。很多来五仙岩的人,有些身体不好,有些家庭生活不顺心,有些工作不如意。我就先给两碗清水他们喝,然后,劝他们菩萨是木头的,你们光拜没有用,还是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家庭要和睦,夫妻相亲相爱相互扶持,上爱父母,下爱子女,友邻和睦相处。工作上别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别太贪心,别太多欲望。多做好事善事,别做让自己不安的事儿。家庭很重要,家庭搞好了,自然就家和万事兴了。周围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好了,自然也就身心愉悦了。然后,就让他们多吃“清水斋”排毒,从内到外都安宁了,一切自然就顺畅了。”
与五仙岩默默守望的西竹竹岩
文姨、文叔来五仙岩,就是做好事,最大的愿望就是帮助那些心灵与身体都需要安抚与收留的人。如今,虽然两位老人都是高龄,但是走路很快。他们每天都下山挑柴担米,然后再背到山上来。特别是文叔叔,走五仙岩岩洞前边的崖壁,若会飞岩走壁的神功样。看得喜欢徒步户外的刘耀东老师都心惊,毕竟他们走崖壁时还是要做防护措施的。可是,文叔叔呢,很轻松地就跳过栏杆,走到了崖壁上帮我们拿掉下的东西。还说:“不怕,不怕。”当时,记者望着文叔叔,才真正理解到,什么叫无畏。
“大多数人天天吃斋肯定不行,是不是就很难修身修心了?”
文阿姨说:“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吃斋的,只是有些人需要清除身体里积累的毒素,所以吃 ‘清水斋’排毒。但不吃‘清水斋’也可以修行,所谓修行,是修心里的慈悲与善良。”
文阿姨与五仙岩的缘,让她把身心溶入了天地自然中,走出的俗世的自己,成就了本我。即是道教中所说的最高阶层的人 “真人”。人,本身就有两个我, “真人”与 “俗人”。
“守着五仙岩,守着修行的自己,人到底要修的又是什么呢?”
文阿姨说:“人要大爱,大公无私,要帮助别人,要爱惜自然。休人生,休自己,不要以为修就一定要到庙里,其实在家里也可以修的。首先不要贪,其次,欲望不要过高。做人不要一味地光知道赚钱,也要晓得花。钱不花,也就没有了意义,钱是要为人服务的,不是一串长长的数字。钱不需要多,够生活就好,且在有能力时,多帮一下人。人不能目光太浅,莫以小善而不为,莫以小恶而为之。每个人要懂得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如果不懂得就会永远迷失自己,懂得取舍才是人一生要修的。”
五仙岩向着阳光而生的树
每个人都有李尔王式的自问:“我是谁?”之所以如此,是人都想要自己人生的价值。可人的价值又是什么?人生的价值不是你有多少钱,而是你有多少帮助他人的能力,又有多少人愿意帮助你。
五仙岩的仙气,让我们这些此行的凡夫俗子多了欲望,都想沾一些灵性来养养烦躁的心,灵性的真意,就是要让人明白多种善因,多结善缘,积善积福即可。所以,人生不需要很多,刚刚好就可以了。这是一座名山给以我们的开示。
责任编辑:孔梓青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