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报道 通讯员 余丽颖 舒霞 吴艳兰)日前,20多吨来自贵州省黔南州贵定县的“苗姑娘”小米鲊、辣椒酱、刺梨干、野菜面等农特产品刚刚运抵南沙,随即销售一空。
在南沙对口帮扶工作队的牵线下,这些产自贵州黔南的高品质山货正在深度融入广州市场。滋养酿就了原生态农特产品的贵定山水与多彩风情,也慢慢展现在人们眼前。
南沙市场里的黔南风味
近日,由南沙区对口帮扶的黔南龙里县、贵定县、惠水县相继在南沙中心市场开设农特产品展销专区。“这种红色的大米怎么卖?拿来煲粥好不好吃啊?”在新开业的贵定县农特产品销售中心内,货架上“稀罕”的生态红米引来诸多问询。
“从9月5日开业到7日下午,仅仅两天半的时间,我们首批准备的大米、鸡蛋、面条、猕猴桃、菜籽油等共计两万多斤货品,全部被南沙市民抢购一空。”贵州黔粤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袁贵富介绍,土鸡、土鸭、原生态大米最受南沙市民欢迎,该企业正在积极补货。
据了解,贵定县即将运往南沙的第二批货品品类更丰富,选择的产品也更贴合南沙市民的饮食生活习惯,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土猪肉、土鸡蛋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广州。
优越生态酿就好山货
清香扑鼻的生态红米、酸甜可口的刺梨汁、个头饱满的猕猴桃,还有菜籽油、刺梨干、牛肉干等出产自贵州黔南的各类特色产品跨越一千多公里,送到了南沙居民的家门口。而这些受市民追捧的新鲜风味,源自好山好水的滋养。
来自云贵高原的水碾红米,外皮带着斑驳的红褐色,熬煮出来的粥饭清香扑鼻,口感略糙、有嚼劲,吸引不少“识食”的南沙街坊争相选购、一品个中滋味。这种品类独特的大米出产自贵定县沿山镇杨柳村,当地村民依凭世代相传的耕种技艺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这才种出了品相上佳的红米。
贵定县是南沙对口帮扶的黔南三县之一,年均气温14.9℃,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4.8%,自然资源禀赋优越。这里不仅是有名的“中国苗岭贡茶之乡”、“中国娃娃鱼之乡”,拥有甘溪国家森林公园、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景区,同时也是黔南州刺梨的主要产地。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刺梨在贵定县内大片种植,如今正在打造黔南的特色产业品牌,打响“黔货出山”的先锋战。
少数民族集聚形成特色风情
除了优越的生态条件,作为少数民族集聚区的贵定县也拥有着独特的人文风光。
在贵定县德新镇谷撒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鼓龙鼓虎·长衫龙是当地独有的一种芦笙舞蹈,距今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令国内外艺术界惊艳不已。
少数民族的风情,融在了贵定县的基因里。在这片土地上,“苗岭活化石”云雾苗族长鼓舞热烈而厚重,苗族“坐花场”、布依族“六月六”歌会等少数民族节庆引人痴醉,苗族纺织、民族刺绣、稻草工艺品等特色鲜明的民族手工艺品随处可见,被誉为“中华布依第一寨”的金山雪海景区也坐落于此。依托好山好水好风情,贵定县先后入选“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责任编辑:孔梓青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