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报道)9月17日,在广州市新闻办召开的“老城市新活力——城市更新工程”系列发布会(第一场)上,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言人介绍了该局关于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奋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做法。
资料记载,广州是岭南文化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凝聚和体现着广州开放、包容、务实和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在此基础上,文旅局采取“溯源护本,育化于教”的方式,从保护老城市文化,挖掘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活化文物资源,讲好广州故事,推动城市文化出新出彩。
据悉,文旅局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传承发展传统文化工作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近年来,文旅局高质量布局规划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设施,采取了不少具体行动。一是积极推进《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专项布局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二是以“岭南特色,国际品质”为追求进行整体空间布局。三是结合旧城改造或微更新加强分区布局指引。在中心四区增加文化设施或要素,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文化服务效能的布局策略。与此同时,文旅局在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方面也有突出的工作表现。广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绩显着。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省文物保护单位53处、市文物保护单位34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历史文化名村6个,历史文化街区 26片、历史风貌区 19 片、历史建筑817处、传统村落90个。制定全国第一部地方性博物馆专项法规《广州市博物馆规定》,开创多项文物保护工作先河。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保护体系基本建立。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广州大典》全国首创,收录数量接近广东全省传世文献的三分之二。
此外,文旅局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工作理念,坚持“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着力保护非遗传承实践、传承能力和传承环境,切实做好非遗保护工作。在文旅局的工作推动下,广州的博物馆建设发展水平也得到提升。目前,全市共有博物馆61座,计划到2020年底,通过大力资助和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建设,扩大博物馆工作服务的范畴,全面实现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达到100座以上。文旅局还牵头推进海丝申遗及保护工作,实施红色文化传承工程,推进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并加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宣扬红色文化。
据悉,下一步,文旅局将展开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传承发展粤剧、广东音乐、中医药、龙舟、武术、醒狮、“三雕一彩一绣”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二是强化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活化利用,构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保护和复兴广州历史城区,对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重点片区“微改造”,突出“最广州、更广州”。三是推动岭南文化走出去,大力推进海外岭南文化中心建设,组建“广州友城文化艺术团”,推动“广产优秀剧目”海外商演;加强“广州文化周”、“我们,广州”等城市文化品牌海外推介;开展民间文化艺术交流,鼓励文化企业在境外开展合作,建设国际营销网络;争取一批文化国际机构在广州设立分支机构;实施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工程,让广州新闻媒体与国际主流媒体及海外华文媒体合作,全方位宣传广州城市形象。
责任编辑:林珏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