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郭远乐 罗东来 报道)在四川绵阳涪城区的安昌江畔,座落着一所已有百年历史的名校——绵阳市石塘小学。多年来,学校以“追求儒雅文化与人品”为办学理念,以“尚礼、好学、尚美、快乐”为育人目标,以“为每个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为办学宗旨,面对着大多数来自辖区村(居)民、进城农民工及留守家庭的孩子,学校在长达十多年的儒雅文化教育实践中,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对他们进行文化教育的熏陶;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阵地,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学校严管理、兴科研、美环境、强素质,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最终,“儒雅教育”成为学校独具个性化的办学特色。而今,学校在现任校长谢中木先生带领下,继续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精湛的教艺谱写涪城教育新篇章。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近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研学活动,其中以一年级的国学传统中的人生第一礼“开笔礼”最为引人注目。
中国伟大的至圣先师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必须从礼开始。
活动开始,学校校长谢中木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学校老师能始终坚守博文知礼,明德育行的教育思想,孩子们能在儒雅石小的感召下,在儒雅文化的浸润中,做一个尚礼好学、尚美快乐的社会主义新世纪接班人。”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接着,孩子们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在班主任的帮助下“正衣冠”,并对着前台的老师行“拜师礼”。
尔后,谢校长为孩子们击鼓明智,并和一年级的老师一起为孩子们“朱砂启智”。朱砂被各朝帝王用来点批状元,古人更认为它有“开运祈福,镇静安神”之功用,而在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朱砂,被称为“聪明记”,又称“开天眼”,寓意着孩子们从此眼明心明,喜读书,读好书。尽管他们并不太懂这“朱砂启智”的深刻含义,但见孩子们腰背笔直,在那一双双等待的眼神中,能看出他们的虔诚与渴望。希望这庄严的仪式感,能唤起他们内心对学习的认识,对自我的尊重,从而更好更认真地度过学习生涯中的每一天。
点完朱砂,孩子们在夫子和各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写“人”字,因为学校不仅是学知识的地方,更重要是学习做人的地方。简简单单的一个“人”字,写起来一撇一捺,寓意却隽永深刻:
写字要大气,做人也要大气,要顶天立地;
写字不能出格,做人也不能出格,要沉稳有制;
写字不能太满格,做人也不能太满,要学会谦虚……
孩子们将写好的“人”字,满怀喜悦与兴奋地高举展示给家长们。“人生聪明识字始”,由此,他们便开启了漫长的求知路程。之后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一起诵读《阴鸷文》,在那稚嫩的牙牙学语中,寄托着老师们“童蒙养正”的美好祈愿。
相信这别开生面的“开笔礼”,能成为孩子们开始学习,走向成才的起点;相信这“开笔礼”带来的与其他日子不同,与其他时刻不同的仪式感,能让孩子们心怀敬畏,唤醒对学习的尊重;相信这样古今结合、含义深远的入学仪式,定能在一年级新生及家长们的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学校的其他年级也分别开展了内容丰富、意义深广的研学活动,安全、顺利、圆满,收获颇丰。
走出校园,让师生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了解了社会、亲近了自然;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学们展现出了一种积极向上、文明有序、互帮互助、永不放弃、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质。这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特殊的教育与挑战,一次不平凡的体验与成长,切实实现了“品传统文化,扬儒雅新风”的研学目标!
责任编辑:周慧力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