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郭远乐 报道)《德阳市绵竹年画保护条例》经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通过,将由德阳市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成为目前国内首部针对年画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立法共识呼之欲出
开创非遗保护新局面
绵竹木版年画,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作品多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有着实用性和情节性并重的特点,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近年来,绵竹年画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2007年至2019年十二年间从事年画产业企业或商家增至39家,涌现了以三彩画坊、四汇斋、轩辕年画等为代表的优秀年画企业,从业人员从不到100人发展到1500人左右,年画产业收入从不到100万到近5000余万元。
然而,随着绵竹年画技艺传承与保护、年画产业发展、年画人才培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其面临的多样性矛盾和潜在风险尤为突出,迫切需要通过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地方立法,从制度建设层面消除制约发展的障碍。
因此,专门制定一部地方性法规,对绵竹年画进行保护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为做好立法前期工作
从2017年6月起,德阳市文广新局、绵竹市人民政府、绵竹市文旅局通过实地调研、收集资料、座谈调研等方式,听取各方诉求,梳理现状问题,认真开展文本起草、立法听证、专家论证、立法协商等工作。
所起草的法规文本经德阳市司法局审查后,由德阳市政府常务会审定通过并提请德阳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德阳市人大常委会采取发布公告、发出征集修改意见通知、实地调研考察等方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修改意见,先后多次组织集中讨论和修改,并邀请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的专家进行专题研究。
其间,德阳市多次召开专题会,听取各方意见,提出修改建议,确保了立法质量。
保护措施具体
突出激励机制
《条例》共分总则、保护与传承、传播与利用、法律责任、附则等五章28条。
条例内容简明扼要,在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规的基础上,着力体现地方特色。
绵竹年画是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代表性项目之一,如何保护需要具体明确。
为此,《条例》第三条、第八条,分别列举了绵竹年画需要保护的相关资源范围,规定了建立绵竹年画保护目录的制度和评审程序。
此外,还规定了绵竹年画衍生品保护目录制度,将具有重大创新、传播价值的绵竹年画衍生品纳入保护目录予以保护,使保护对象更明确,措施更具体。
设立绵竹年画保护专项资金
必要的资金保障是做好绵竹年画保护工作的前提,绵竹年画资源的调查和保存、档案和数据库以及保护目录的建立、相关实物和资料的收购、制作技艺的传承推广和传播利用、代表性传承人及年画工匠的资金补助等,都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持。
《条例》第五条规定德阳市、绵竹市人民政府应当设立绵竹年画保护专项资金,并列入本级预算予以保障。
评选绵竹年画工匠
绵竹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数量有限,后备人才稀缺,《条例》第二十条创设了绵竹年画工匠评定制度,有利于激发绵竹年画从业者创新工艺、传播技艺的积极性,对培养绵竹年画后备人才及非遗传承人、培育“活态传承”良好氛围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次《德阳市绵竹年画保护条例》的成功出台,对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绵竹木版年画保护和传承、年画产业壮大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旅深度融合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全国年画振兴事业作出绵竹贡献。
责任编辑:周慧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