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花都主题教育和党建结合 改善民生谋发展

发布时间:2019-11-01 20:59:1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一峰 报道 通讯员花宣)花都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在广州市委第七巡回指导组的具体指导下,花都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认真谋划抓实抓好农村(社区)党组织主题教育,注重“三个结合”,即把主题教育同加强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同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同改善民生福祉结合起来,推动主题教育向基层延伸、向支部延伸,用主题教育夯实基层基础。

一、抓基层强基层,把主题教育同加强基层党建结合起来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根基,也是主题教育的前沿阵地。花都区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以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着力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推动全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一是严肃基层党组织生活。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个人自学,按要求落实党支部主题教育规定动作。截至目前,全区基层党组织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交流学习体会2195次;组织党支部书记讲专题党课829次,向所在党支部报告个人学习体会604次;组织18493名党员落实“三个对照”,查找党员意识、担当作为、服务群众、遵守纪律、作用发挥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先后列出问题1491个,整改到位926个;组织11912名党员亮身份做表率,设立党员先锋岗2100个、党员责任区795个,并利用主题党日,组织党员参加服务1305次,为身边群众办实事好事 1339件,让基层群众切身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变化。

二是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结合贯彻落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党建工作格局,积极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全区188条行政村中,已有170条村实现 “三个一肩挑”;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明确村党组织对“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权,188条村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累计决策事项262项;探索推行经济社社长任命制,全区1742个经济社应建已建经济社党组织1323个,应建已建率为100%,农村党组织领导地位持续巩固。

三是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统筹从公安、政法委、农林等部门统筹选派29名第一书记和39名工作队员全脱产驻村开展整顿,配强整顿力量。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全面落实村干部资格区级联审制度,制定实施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探索推进村干部职业化,选拔村(社区)后备干部 1324 名,将323名村“两委”干部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鲜明树立鼓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良好用人导向。同时,落实发展党员“村培镇管”及村“两委”班子成员近亲属入党申报备案制度,推行党员“评星定级”工作,细化党员具体考评指标,实现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实起来、硬起来。

二、抓党建促发展,把主题教育同推进乡村振兴结合起来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花都区在抓好党支部主题教育的过程中,认真谋划抓党建促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实现互动双赢。

一是强化“头雁”工程,建强乡村振兴“领头羊”。从抓实基层党组织与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入手,注重从党员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推选党组织书记、发展年轻党员,并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大轮训”,不断提高村党组织带头人的能力素质。如,赤坭镇瑞玲村注重在优秀青年农民、盆景种植人才等人群中推选党组织班子成员,补选配齐党委9人、村委3人,实现村“两委”100%交叉任职;并通过“村推镇选区审查”,建立11人的后备干部库,其中配备后备书记2人,并发展了9名青年党员。

二是实施“党建+产业”,促进农村产业振兴发展。强化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基层党组织“上产业链”“进经济社”“入产业基地”,使党组织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坚强堡垒。积极培育农业公园、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一品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全区共有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6个、省菜篮子工程基地4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5个、省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省农业类名牌产品12个。

三是坚持党建引领,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按照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结合”的要求,进一步理顺领导体制,加强村级党组织对其他各类组织的领导,明确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受村党委直接领导,接受村党委监督,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巩固了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并完成城乡协商议事厅建设,实现村(居)议事厅100%全覆盖;有序推进村民小组“五有”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功能,把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纳入到村规民约中。积极打造“秀全大妈”“清华姐姐”“狮岭一家人”等党建品牌,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在扫黑除恶、整治“两违”、黑臭河涌治理等重点工作发挥先锋带头作用。

三、抓服务暖民心,把主题教育同改善民生福祉结合起来

基层是最接近群众的地方,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花都通过抓好党支部主题教育,注重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积极推动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持续增长,建好用好基层党建阵地,努力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贴近群众生活、满足群众需求的优势。

一是积极推动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持续增长。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规范简化农村留用地在区级“三资交易平台”的手续和程序,利用拆迁改造等契机,推进留用地兑现,盘活征地拆迁补偿资金,将新增资源转为“集体股”下放村集体,按每年经济联社不少于20%、经济社不少于10%的留存比例,落实集体经济收益留存资金制度,将收益用于村社公共事业,全区189个经联社账面总收入3.9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50元。积极推进花卉现代农业产业园、港头岭南精品示范村、红山村岭南精品名村等重点项目建设,区财政为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补足至年收入35万元。

二是建好用好基层党建阵地。推动镇街、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探索在经济社设立党群服务站,统筹建设“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平台和“有呼必应”综合指挥平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中心109个、“两代表一委员”联络站进中心188个,设置为民服务项目2813项。引导资源、管理、服务向基层下沉,组建党建工作指导员和社区组织员队伍,在4个街道各增设1名专职党建副书记并单独设置组织办,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全区600多个党组织、13700余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并开展服务。

三是着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办好身边的事,以人民群众的所感所获检验主题教育成效。聚焦群众“看病难”问题,组织全区医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人数434774人,覆盖率40.43%,重点人群签约人数189280人,覆盖率72.28%;积极探索开展“一元钱看病”工作,构建“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卫生服务格局,全区6个镇卫生院、196个村卫生站100%完成标准化建设。聚焦群众“养老难”问题,率先推开高龄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试点,花城街杨一村杨老伯成为全市首宗享受“高照险”优惠的案例,让困难群众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加大低保对象、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特困人员补贴,今年4次为3类困难群众25852人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42万多元,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京华社区开展“串百家门、知千户情、暖万人心”大走访活动,对辖区困难户开展走访和帮扶活动;秀全街花港社区组织“走进新时代,最美夕阳红”大型文艺活动等,广塘村组建青少年武术训练基地和广塘书院,弘扬传统文化艺术,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责任编辑:孔梓青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