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安徽宿松:不忘初心扶真贫 牢记使命磨细功

发布时间:2019-11-04 14:41:2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一峰 报道 通讯员黎泽斌)“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扶贫是爱心传递,也是责任担当。近期,安徽省宿松县教育局党委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组织各校帮扶教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工作。各校帮扶联系人迎着秋日的阳光,深入千家万户,用爱心传递关怀,用真情温暖人心。

扶贫扶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刚进门,帮扶对象户家的女儿小花就迎了上来,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张老师好!”

“小花好,作业做了吗?”张老师轻声问。

“语文都做完了,数学还有几题不会做……”小花红着脸,低下了头。

“没关系,老师来帮你。”说话间,小花已经翻开了练习册,张老师拿起一支笔,边演算边给小花讲解起题目来。

这是该县很多教师帮扶人到贫困户家经常做的一件事。

面对贫困户家子女学习方面遇到的难题,各教师帮扶人正好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特长,帮孩子们补缺补差、纾解难题。在该县各校,贫困家庭子女除了能享受国家教育资助外,还会在学习和生活上得到老师们的特别关心和爱护。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花这孩子很聪明,我不仅帮助她解决难题,也给她讲一些人生的道理,让她在学习和生活上树立信心、坚定决心。”张老师说。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该县将主题教育工作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优势,细心呵护贫困家庭子女成长,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温情关怀,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李大爷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像一朵盛开的菊花。真是一个知足而慈祥的老人,像我的爷爷……”该县长铺镇中心小学帮扶教师蒋方林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一个午后,蒋老师买了一些饼干和点心,再次去看望村里的五保户老人李大爷。“想到老人无儿无女,我就想给他买点平时吃的零食,老人饿了就可以吃一点。其实花不了多少钱,但是老人每次都要说一大堆感谢的话。”蒋老师告诉笔者。

去对象户家时,很多帮扶教师都会像蒋老师这样,带一些慰问品上门。“礼轻情义重。”礼品虽小,传递的却是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感情。去的次数多了,老师们与对象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正是这样的交流,让困难群众从精神和心理上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从而滋生了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深入贫困家庭,广泛接触社会,对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各方面有了更深了解,有利于培养老师们的人文情怀,在教育教学中,也就会真正从内心深处去关心那些困难学生。”该校党支部副书记、横山村扶贫教育专班成员石丙喜这样认为。

集体行动,传递志愿服务精神

除了帮扶教师认真履行职责外,该县各校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像以往多次一样,再次参与到本次主题教育帮扶活动之中。队员们统一身着红色小马夹,头戴小红帽,高擎志愿服务旗帜,三五人为一小组,深入各村(社区)五保户或残疾人家庭中,帮助他们打扫室内外卫生,收拾家具农具,清洗灶台碗筷,整理床铺被服……

“老师们这是在乐于助人,他们穿这身衣服真好看,我长大了也要做一名志愿者。”家住该县孚玉镇光明社区的小学生梅志虹对笔者说。她亲眼目睹老师们在社区的张奶奶家开展志愿活动,忍不住加入到了老师们的行列,帮着做起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许就是这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得到了更好的传递。

志愿服务中,服务队每到一村(组),都会吸引村民们好奇的目光,引来他们由衷的称赞:“老师们不怕脏不怕累,把这些老人的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真是一群好人!”

“党员教师就应该走在各项工作的前列,要讲奉献、有作为、敢担当。”谈到参加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初衷,该县城关小学某服务队员这样说。

不忘初心扶真贫,牢记使命磨细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在该县教育局党委的精心组织下,全县各校党员和教师迅速投入到帮扶工作一线,用真帮实扶、真情实感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给困难群众送去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

责任编辑:孔梓青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