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通讯员赵聚祥报道)4月20日,省工商局、市工商局、东城街道办在东城联合举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综合试验基地系列宣传活动。
上午,召开推动粤港投资跨境登记全程电子化暨公证文书简化版试点座谈会,座谈会由省工商局主办,市工商局协办,东城街道承办。省工商局张文献副局长,张冠梓常委、副市长,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郭建安总经理,中国委托公证人协会有限公司杨元彬主席出席会议,市工商局陈锡稳局长、东城街道邓涛书记,以及深圳市场监管委企业注册局领导,市港澳事务局、市商务局等相关用证单位领导,香港方面代表等共约30人参加会议。本次座谈会主要就复制推广深圳市推进深港跨境文书流转信息化改革、将简化版文书应用于全程电子化登记、推动港资企业在粤实行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等工作进行了研究探讨,取得良好成效。会议的圆满召开,标志着东莞将全面启动香港公证文书简化版试点改革探索工作,为我市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积极助力。
下午,市工商局、东城街道联合举办省市共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综合试验基地项目落地签约仪式暨银政通全面推广应用系列活动,省工商局张文献副局长,张冠梓常委、副市长出席活动,市工商局陈锡稳局长、东城街道邓涛书记,市工商局、东城街道办、相关协会及企业代表以及多家媒体记者共230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现场,省工商局张文献副局长,张冠梓常委、副市长分别作了讲话,陈锡稳局长、邓涛书记分别作了致辞,有关领导分别为企业颁发首张东莞农商行电子执照结算卡,并和首批入驻商改基地项目进行了签约。活动的圆满举行,标志着东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综合试验基地将全面正式运转。
建设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综合试验基地(以下简称“商改基地”),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创建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年9月28日,市工商局和东城街道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选址位于东城同沙的东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中心园区,共建商改基地。商改基地总规划面积853亩,其中商改综合服务区放在园区二期,总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定位为整个商改基地的服务引擎和示范窗口,为入驻企业提供登记注册、预备经营、商标品牌、投融资源和成长孵化等服务。
商改基地挂牌以来,得到了省工商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省工商局明确采用省市共建模式,支持商改基地建设,打造创新政策汇聚的高地、创新资源汇聚的洼地、创新企业汇聚的园地。市委、市政府对商改基地寄予厚望,要求以商改基地为依托,继续向改革要动力、要空间,以更高的目标引领,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新的突破。东城街道全力参与,为商改基地建设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商改基地已成功吸引85家企业落户,涵盖跨境电商、供应链、产业园、城市更新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集群注册托管、影视传媒、数码科技等新兴行业和高新科技产业。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东莞升格地级市30周年。从2012年5月份大朗试点至今,东莞的商改也即将迎来六周年。为了全面回顾东莞商改的历程、经验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商改基地内将建设商事制度改革展览馆。展馆将借鉴国内优秀展示厅经验,以群众的获得感和体验感为出发点,借助互动多媒体技术,通过全景式、交互式、数字化等表现形式,全方位动态展示东莞乃至广东的商事制度改革成效。展馆将与商改基地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结合在一起,为广大企业和群众提供开办企业智能化服务体验。目前,展馆已完成了平面布局设计,正抓紧推进内容制作,今年内将全面建成并向社会开放。
今年1月3日,省工商局出台了《关于促进东莞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的意见》,支持东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向深度广度拓展,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新高地。《意见》是近年来省工商局首次出台支持地级市深化商改的重量级“政策包”,含金量高、操作性强,为东莞巩固商改领先优势注入了新动力。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市工商局会同东城街道,研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商改基地为“试验田”,对已有政策进行拓展完善,并通过叠加其他领域的试点成果,发挥创新政策集成的引擎作用,持续、协同释放改革红利。目前,已有多项政策在商改基地先行落地。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放宽集群企业住所登记限制。2015年8月份,我市在全国率先推开集群注册登记。截至目前,全市已登记托管企业666户,集群企业2.68万户,较好地解决了初始创业者和新业态企业无固定办公场所的办照难题。市工商局将在商改基地内,进一步拓展集群企业适用范围,允许外资企业通过集群注册方式办理登记注册,汇聚外资人才资源和创新资源,吸引港澳两地优质企业落户。放开集群企业住所登记限制,允许托管企业在其住所地址后进行编号,形成区别于托管企业的住所地址,并以该地址作为集群企业的住所申请登记,满足电商等新业态与领域的经营需求,拓展集群企业适用范围。
二、全面推广应用“银政通”服务。去年,东莞作为省内首批试点粤澳、粤港商事登记银政通服务城市之一,联合建行、中行、广发行率先推开银政通电子营业执照改革。今天,经过整合前期各项改革措施,市工商局联合东莞农商行,共同发放具有金融功能的电子营业执照,将营业执照与企业金融结算卡功能合为一体。这种卡一方面具备电子营业执照功能,可作为企业唯一电子身份证明,在办理电子政务、商务服务时实现身份认证及电子签名功能;另一方面,还具备银行普通单位结算卡所具有的金融功能。这是电子政务+电子金融服务的创新,将为更多的企业带来便利。以此为基础,东莞将进一步拓展和各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扩大“银证通”的覆盖面。在今天的签约仪式上,中信保(广东)、广东省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广发融资租赁(广东)有限公司入驻基地,将为商改基地乃至东莞企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资金支持和配套服务,助推商改基地入驻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推进全程电子化+人工智能服务。2015年12月,我市率先启动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流程无纸化申请。改革推开以来,全市共受理网上登记业务70.5万宗,占全市同期同类型业务的九成。至少为群众减少往返窗口162万人次,平均每天减少约3000人次。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开发应用于工商登记的“人工智能交互机器人”,实现经营场所自主申报、经营范围自助填报、营业执照自助打印,全流程精准指引、智能服务,做到全程电子化登记与实体窗口登记无缝衔接,形成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目前,正抓紧做好软硬件两方面准备,拟在商改基地一站式服务中心优先投入使用。
四、试点香港公证文书简化版改革。针对港资企业公证文书繁多、无法数字签名等问题,探索港资企业通过全程电子化方式离岸办理商事登记,尝试将港资企业设立变更的相关核心证明材料由传统的纸质文书转递改为信息数据传递,促进港莞两地信息交流互融互通,密切莞港商事制度业务合作,降低香港同胞在莞投资兴业成本,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省工商局对东莞给予大力支持,上午在东莞举行了推动粤港投资跨境登记全程电子化暨公证文书简化版试点座谈会。会议就复制推广深圳公证文书简化版试点,以及将简化版文书应用于全程电子化登记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讨论,达成了一系列共识。这次座谈会的圆满举行,为下来在莞启动香港公证文书简化版试点改革探索奠定了基础。
五、打造科学监管协同创新平台。去年,市政府提出了构建科学市场监管体系的思路,明确打造市场监管协同创新平台,推进智慧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三大重点工程。市场监管协同创新平台,将依托商改基地搭建。市工商局将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智库,充分发挥知识、人才密集的优势,围绕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专题研究,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依托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市“智网工程”信息系统和市协同监管信息化系统,加强市场主体发展、企业信用信息和基层网格化监管等数据的归集管理,加强大数据综合分析应用,探索“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的监管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后续监管“东莞经验”。
责任编辑:张婧丹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