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乡村振兴 文化先行:凤二古村激发乡村活力

发布时间:2020-01-02 14:43:4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徐江钥 报道)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据考察,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凤二村是乡村振兴浪潮当中的积极参与者、践行者。该村建于明末清初,距从化城区八公里,由长腰岭、荔枝山两处古村衍生而来,现演变为茶园、灯芯塘、吊枧、何屋、冚尾、榄树围、荔枝山、牛角冚、山塘、田心围、新群、长水冚、长腰岭等13个自然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农产品有红柿、白榄、荔枝、沙糖桔、蜂蜜以及凤凰鸡,另有舞狮、舞龙、舞春牛、对山歌之传统。

凤凰山麓,石门河畔,山势错落,村依岭建。襟省道而控高速,蓄碧水而拦山涧。伴鹊塱、临增城、朋凤围、友新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此凤二村也。村中共有十四个姓氏,多为名门之后。其中谢姓为东晋会稽郡江左望族,出过历史名人谢安、谢石;在南宋末年迁福建,出过抗元志士谢枋得,后迁江西;明末清初,谢家自赣州、珠玑巷、龙南向南入粤一代,在番禺府宁乐乡长腰岭一带落户。刘姓为江西瑞金广传公后裔,与宣姓、小坑刘姓同宗。各姓氏有诗书传家,忠孝为本传统。其家训中多半都有:“任由随地立纲常”,“晨昏须奉祖炉香”的句子,告诫后人要随遇而安,落地生根。

凤二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据了解,当地山歌自古代北民南迁就落户从化,经历代相传发展,形成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瑰宝。传统山间劳作的生活方式使得村民们拉起高腔高调,以排解心中苦闷和相思情爱。除此,还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竹板歌等。凤二村客家山歌数百年延续,以歌会友,共唱升平,展现了凤二村客家文化活动的良好氛围,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并成为交流的载体。

凤二客家美食色味俱全。当地客家饮食文化最大特点,食材以肉类为主,味道以咸香为主,制作方法有煎,炸,煮,炆,炖,煲等方式。客家人喜爱饮自酿老酒,被称为粄的美点以糯米粉,甜食材为主。此外还出品很多用晒干、盐腌、烟熏的方法以实现较长时间保存的食物,如腐竹、笋干、腊肉、腊鸭等。

凤二客家服饰朴素实用。客家服饰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象征和载体,承袭了汉代以来的中原文化,是汉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传统服饰是客家人在中原汉服基础上,结合长期的生产、生活,以朴素实用、宽敞简便为风格制作而成,主要由大襟衫、大裆裤、头巾等组成,体现客家人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史料证明,客家服饰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客家先民在唐宋时期南迁,把优秀的汉民族文化艺术带到迁徙地。

凤二客家族谱弥足珍贵。客家是汉族的一个重要民系,以不断迁徙和团结奋进而著称。千百年来,客家人在不断迁移的过程中,继承弘扬了中华民族谱牒文化的优良传统,完整记录了客家先民及其后裔迁徙历程,保留了客家民系在祖居地和迁出地的繁衍发展、世代延续的历史脉络,清晰记述了客家人所处时代和所居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民俗文化和宗族制度的情况,记录了客家无数仁人志士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坚忍不拔、爱国爱乡、奋力拼搏的英雄事迹和优良品格,在中华谱牒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在重视“寻根”的客家人祠堂里,关于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楹联随处可见。

扎根于凤二村的客家文化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它将激发凤二村全面发展的活力,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本土动力。

责任编辑:孔梓青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