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四川绵竹:共同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战”

发布时间:2020-04-08 12:57:3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郭远乐 报道)随着餐饮行业陆续恢复营业,经过疫情“大考”,四川省绵竹市民对健康生活方式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全市公筷公勺行动实施情况如何?我们对此进行走访了解。

商家:备好公筷公勺 但使用率不高

4月6日下午5点,我们来到景观大道一家饭店,店内服务员已经做好了餐前摆盘。服务员介绍,店里给每桌顾客提供的都是消了毒的碗筷,另外每桌还准备了一副筷子作为公筷。当被问及“顾客用公筷公勺的人多吗?”该服务员坦言,最近来消费的以家庭为主,大多数食客都没有习惯交替使用两双筷子,哪怕提供了公勺公筷,使用率也不太高。

晚上6点左右,我们前往通汇路一家饭店内就餐。该店服务员按就餐人数摆好碗筷之后,又另外多摆了两副碗筷在桌上。我们发现,该店内不仅张贴了倡导使用公筷的宣传海报,服务员还主动提醒食客使用公筷,防止交叉感染风险。

“过去我们一直为雅间配有公筷公勺,疫情之后,也为在大堂用餐的客人配备了公筷公勺,特殊时期,卫生和安全都是放在第一位的。”饭店负责人叶敏表示,如今就餐使用公筷公勺的顾客虽然有所增加,但并未掀起“使用高潮”。

正在店内就餐的张俊女士告诉我们,她和朋友来吃饭,一开始还记得用公勺公筷,但吃着吃着,大家就忘记了公筷的存在,直接用私筷夹菜。

市民:突破传统习俗 仍需更多决心和时间

围桌共食、相互夹菜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习惯,大家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尽管筷来箸往间,会让一些传染病传播有可乘之机,但要在短时间改变多年的习惯,也不是易事。

“在饭店就餐我愿意遵守分餐制、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但在自己家里也搞分餐,我觉得太生分,有点难。”在大树街某瓦罐汤店内就餐的王丽对使用公筷持保留态度。她认为如果在家招待亲戚朋友摆上公筷公勺,感觉嫌弃人家,容易让亲朋产生误会。

“家里有老人如果推广公筷公勺,老人肯定会多想,毕竟大家在一个锅里吃了这么多年饭,一时半会有些难以接受。”家住世纪东城的市民李军昊告诉我们,疫情期间,看到市上发出公筷公勺倡议后,他立即在家实行了公筷行动,可一家老小只坚持了两天便不了了之。

用餐习惯改变并非一朝一夕。我们走访发现公筷在就餐中使用普及度不高。对于就餐使用公筷公勺,大部分市民都表示支持,仍有部分市民面临传统习俗、人情面子等,不愿使用公筷,尤其是关起门来回到自家的餐桌上,大家普遍认为“没必要”。

“推行公筷公勺既是在当前疫情压力下的应急举措,更是现实生活中急需推广、长期坚持的文明就餐形式。”绵竹市餐饮饭店旅游业商会工作人员认为,推行公筷公勺是文明餐桌行动的创新载体,应持续推广宣传,引导文明单位、学校、企业食堂和党员干部带头使用公筷公勺。只有绵竹市全市上下形成合力,才能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责任编辑:郝桂锋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