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郭远乐 报道)4月1日,四川省绵竹市高三学子走进盼望已久的缤纷校园重返课堂;4月7日,绵竹市高一高二、初三学子紧追高三学子的步伐,迎来了“特殊时期”的开学复课,学子们分批返校,原本冷清的校园又重现往日欢声笑语。
疫情之下的开学犹如一场“大考”,考验着整个教育系统的“防疫”实力。7546名学子适应这样的“新”环境吗?各复课学校防疫措施到位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绵竹市多个开学复课的学校一探究竟。
测温、消毒、通风 学生按规定路线行走
4月8日早上7点,走进南轩中学大门,崭新的通过式温度探测门伫立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的高一学生测完体温后,相距一米排好队伍,等待录入人脸识别信息;学生处副主任钟昭廷早早就站在主干道上,紧盯着体温检测,指导学生分流分批排队;同学们按规定路线有序走到教室,班主任则站在门口,通过询问、观察、检测体温、消毒等形式开展第二次检查……责任,体现在校园阵地的每一处细节里。
跟着同学们的步伐,我们来到教学楼。在高二八班教室,讲台上摆放着体温枪和免洗消毒凝胶,班里的课桌拉到了最大的间距,教室里的窗户全部打开。课堂上,学生、老师清一色佩戴着口罩,老师正在讲台上认真上课,学生们听得很专注。
“老师面对面讲得更清楚,我也听得更认真,比线上教学感觉好多了。” 高二八班学生黄湘雨告诉我们,相比在家上网课,回学校上课学习效率更高,而且老师每天都会叮嘱大家勤洗手、戴口罩,随时询问大家有没有不舒服。倪慧玩笑道,进校后,老师就像幼儿园阿姨一样,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我们,既贴心又温暖!
我们在学校转了一大圈,不论是教学楼、广场、寝室、走廊,亦或是公共区域的小部件,从每一个细节中,都能感受到全体教职员工在疫情防控中的用心细心。
讲疫情防控、鼓励有担当 开学第一课走心又温馨
“同学们早,欢迎回来!”“老师早!”4月8日清晨,孝德中学初三年级全体师生在彼此问候中,准时开启“崭新”的校园生活。
“开学第一课学到不少防疫知识,非常实用!”初三四班的苏彤欣喜地告诉我们,今年开学第一课很特别,大家共同观看了防疫视频,进行了防疫知识宣讲,班主任老师还亲自带着大家从寝室到食堂、再到教室,反复推演了行动轨迹。
据该校副校长叶良福介绍,经过两个月的居家线上学习,学生回到校园会有一个适应过程,目前学校主要结合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心理状态进行调试,让他们尽快进入中考备战状态。此外,各班还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疫情防控知识培训,通过唱国歌、观看抗疫英雄事迹、讲居家防疫体验等多种形式,以榜样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做勇奋斗、敢担当的时代新人。
走进侨爱道行中学,整个校园静悄悄的,初三学生正埋头奋笔疾书。校长王维勇告诉我们,返校第一天,学校对全体初三学生进行摸底测试,以摸清学生在线学习效果,再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更好地备战中考。
错峰就餐、定时消毒 实现食宿无忧
4月7日下午,绵竹中学初中部646名初三学生全部返校,重启校园生活。4月8日中午,学生食堂正式迎来实行错峰用餐后的第一批“食客”。
“叮铃铃……”伴随着下课铃声,结束上午的课程,学生们在老师引导下,有序前往食堂,大家排队进入食堂打餐区域,取餐后按照固定线路,到各班对应的餐桌单侧入座,相邻两人间隔一个座位同向就餐。我们在食堂内看到,黄红相间的引导线分外醒目,从进食堂、打餐、就餐到出食堂,都用箭头标注了整个就餐流程方向。
“我们实行错时错峰就餐,第一批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饭离开,第二批同学马上就要过来,虽然时间紧了些,但避免了人员大量聚集,我们都积极配合。”初三五班的冯诗雨说。
宿舍区域也是学校防控重点。“下晚自习后,我们安排学生分批次回寝室,保持一米间距进入宿舍楼。”遵道学校校长俞华平告诉我们,学生返校第一天,宿舍楼层的管理员、班主任还深入到每个寝室,手把手教学生“七步洗手法”,示范戴口罩,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并要求学生不串寝室。
“开学复课,不仅考验着学生,更考验着全市教职工!”市教育局基教股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以往不同,这学期除了课本和教案,绵竹市各校的教职工纷纷变身“防疫员”“安检员”“保洁员”,尽全力做好错峰就餐、定时消毒、按时测温,不论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都很快适应了防疫措施下的学习生活,校园恢复了教学秩序,家长们感到放心,学生也感到安心。
责任编辑:周慧力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