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四川绵竹于占东:坚守第二故乡的抗疫主战场

发布时间:2020-04-09 18:31:0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郭远乐 报道)清晨,金色的阳光洒进土门卫生院,透过斑驳的光影,村民刘伟哼着小曲走进了康复科病区。“老刘,你今天来得挺早啊!这几天你感觉怎么样?” 门外,一个清瘦的身影走了进来,这熟悉的声音刘伟一听就知道是谁。“于医生,多亏你技术好,我最近好多了,腰都能使上劲了。”来人正是四川省华西绵竹医院下派至土门镇卫生院担任康复科主任的于占东。将双手来回搓得稍暖和些后,于占东站在病床前按压、揉捏,开始了对患者的理疗服务。

12年前,蒙古族小伙于占东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绵竹,并选择留在了需要康复治疗的地震伤员身边。12年后,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本打算回内蒙古陪父母过年的于占东再次选择留在绵竹,坚守第二故乡的抗疫主战场。

阔别10年的团圆饭,这一次他又缺席了

与众人心中“上马能挽弓下马能豪饮”的蒙古大汉不同的是,于占东是个面目清秀的瘦小伙,酒量也特别差。

2009年初,来自内蒙古兴安盟的于占东跟随香港福幼基金会的脚步来到绵竹。为了收集所有地震后需要做康复治疗的伤员资料,于占东和队员的脚步踏遍了绵竹乡村大地,“每天早上6点出门,晚上6点才能回来,夜里还要整理伤员资料,分类制定康复方案。”回想那一年多的日子,虽说忙得不可开交,但每当看到伤员康复,于占东都格外欣慰。

一次次的走访,一次次的贴心服务,于占东和绵竹伤员及家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年多的志愿者服务期限满后,于占东选择了留在绵竹,并在绵竹安了家。10余年下来,于占东也变成了“地道”的绵竹人,还说得一口流利的四川话。由于工作繁忙,他10年都没回家陪父母过年。2019年9月,因医共体建设需要,于占东被下派至土门镇卫生院担任康复科主任,工作更忙了。

今年是于占东母亲六十大寿,家里原本定在大年初六为母亲祝寿。因为按照蒙古族传统,本命年过生日是件极其重要的事情。“父亲本命年那年春节,我因为参加地震伤员康复项目没能回家,心里挺愧疚,这一次想好好陪陪二老。”提前两个月,于占东就早早订好了春节回家的往返机票。然而疫情让人措手不及,于占东意识到这将是一场硬仗,他得留下参战。他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爸,发生疫情了,今年春节我没法回家了。”而此时,父母正在忙碌地筹备年夜饭。

多跑几次、多忙一点,病人就能康复得早一些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土门镇卫生院一方面要做好辖区居家隔离人员的监测,另一方面还要上门逐户宣讲政策及疫情防控知识,工作任务极为繁重。于占东主动请缨,在近一个月战“疫”中,他直接住在医院,和团队每天坚持做好居家隔离人员体温监测,为辖区居民开展送医送药服务,累计走访辖区居民超万人次。拉碴的胡须、憔悴的面容,成了于占东最醒目的“标志”。

受疫情影响,部分病人的康复理疗不得不暂时停止,他们的居家训练情况让于占东格外牵挂。村民尹女士就因居家康复期间行走数量、行走时间及方式不到位,导致康复效果不甚理想。为防止类似情况发生,每次下村随访时,于占东除了细细讲解防疫知识外,还会叮嘱病人居家康复注意事项,指导讲解关键动作要领等。“我多跑几次、多忙一点,病人就能康复得快一些。”医院恢复诊疗活动后,于占东又回到以往的忙碌状态,为病人制订周密的康复治疗计划,按摩、针灸、推拿……常常忙得满头是汗,顾不上喝一口水,连上洗手间也是一路小跑。

对于自己的选择,于占东直言不后悔,绵竹是他的第二故乡,守护绵竹人民健康的这份责任,早已镌刻在他的心底……

责任编辑:周慧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