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郭远乐 报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全面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让老百姓吃上放心、安全的农产品,近年来,绵竹市以巩固“省级农产品安全示范县”为契机,积极实施农产品及投入品质量的检验检测、监督监管,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农业违法违规行为,绵竹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健全质量监管体系 撑起农产品安全“保护伞”
“为保障学校农产品安全,每一所学校复课复学前,检测中心都会收到各学校送来的食用农产品样本。”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工作人员正忙着对每一批蔬菜进行农药残留、微生物等检测,并对检测合格的批次出具《农产品农残留检测报告》。为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绵竹市已形成了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龙头,镇(街道)速测室为骨干,专合社、生产基地和市场为辅助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
为了强化日常检测,时刻绷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弦,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每个月都会对各农产品种植基地、菜市场、超市、酒店等地的蔬菜进行不定期的抽样检测,禁止高毒、剧毒农药在果蔬上使用,全力确保绵竹市人民都能吃上“放心菜”。同时,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和动物卫生疾控中心还加大了对养殖场的产品抽检、水产养殖兽药使用监管、动物疾病预防控制等检测检查力度和频次,全力护航农产品质量安全。
目前,绵竹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种植农产品有47个,基地面积65370亩;无公害畜产品产地1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6个,产品34个;绿色食品8个,面积39547.2亩;有机农产品12个,其中种植业7个、水产品5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6家。
开展专项联合整治 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农药品种要按使用用途分类摆放,必须建立采购销售台账,确保农药来源、使用可追溯。”日前,市农业农村局会同相关责任部门深入各镇(街道)开展了2020年春季农资打假“春雷”专项执法整治行动,重点对种子、农药、肥料经营者证照是否齐全,是否按要求规范经营,是否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等违法行为进行检查,坚决杜绝假化肥、假农药和劣质种子、劣质农机进入销售市场。
农业投入品的有效监管对于从源头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至关重要。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联合成立了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组,明确了整治重点问题,制定了工作行动方案,全面开展了以限用农药专项整治、兽用抗菌素专项整治、生猪屠宰“扫雷”行动、“三鱼两药”专项整治、“瘦肉精”专项整治为重点的五大行动,有效净化了农业市场环境,推动了绵竹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再上新台阶。
同时,各镇(街道)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配合相关责任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对兽药、饲料、屠宰等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为打击威慑农产品安全违法行为,打通执法“最后一公里”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 制度 打造质量安全“新名片”
今年2月10日,在富新镇吉兆村14组厚富种植专业合作社,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监、农检、执法联合小组对该合作社对外捐赠的农产品质量进行了现场采样、制样、快速检测、出具报告,并指导该专合社开具了绵竹首张《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编号HF202001号。这标志着绵竹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我们在合格证上看到,除了有种植生产者名称、联系方式、产地信息和承诺声明外,还有一个二维码,就相当于为流入市场的农产品贴上了质量安全可追溯标识,无论销往哪里,都能找到“娘家”。“蔬菜贴上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我们对自己种的菜品安全进行承诺,大家买着放心,吃着也安心。” 厚富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厚富说。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可以说是上市农产品的‘身份证’,是生产者的 ‘承诺书’,是质量安全的 ‘新名片’。”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鲜宇清介绍,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是农业农村部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出的重要制度安排,旨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四个最严”指示精神,通过农产品生产者对所生产出售的农产品提供质量追溯信息并作出质量保证承诺的方式,把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责任编辑:周慧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