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廖振泽廖洪波:创业路上父子兵

发布时间:2020-06-14 09:58:0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郭远乐 报道)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四川省绵竹市玉泉镇永宁村村民廖振泽在脱贫后积极发展桑葚种植,儿子廖洪波也从外乡归来,携手父亲共同发展种养殖业。这对农村“父子兵”携手创业的故事,成为了邻里相传的佳话。

政策帮扶 两年后成功脱贫

6月9日,艳阳高照,我们在玉泉镇永宁村5组见到廖振泽和廖洪波时,父子两人正在肉鸡养殖场里打扫卫生。头一天,他们刚刚把养殖的1700余只肉鸡卖完,打扫完卫生后,父子两人为饲养下一批鸡做着准备。忙碌中,父子俩给我们讲起了他们的创业故事。

今年60岁的廖振泽是一名地道的农民,辛辛苦苦在地里刨了半辈子的他,因为妻子的患病直接导致了贫困。10年前,妻子突发脑出血,经过抢救后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却永远地瘫痪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还需要长期服药。

一场大病,让这个家庭陷入了贫困。2014年,廖振泽被列为精准扶贫户,联系他的市卫健局帮扶干部和镇村干部为他送来了政策和生活物资,并帮助他饲养母猪增加收入。在各种帮扶措施和自己的努力下,2016年廖振泽成功脱贫。

远程指导 父子俩携手种桑葚

脱贫后,廖振泽没有松懈,而是继续想方设法为家庭增收。这时,远在攀枝花打工的儿子廖洪波看到当地种植桑葚收益较好,便萌生了在家乡种植桑葚的想法。当他把这一想法告诉父亲后,廖振泽毫不犹豫地说,家里还有几亩地,我也不怕苦,你想干咱爷俩就干!

随后,廖洪波从攀枝花购买回1200棵桑葚苗,种在自家的5亩田地里。为了让父亲尽快掌握种植技术,廖振泽手把手地教父亲如何修剪枝条、如何田间管理,儿子教得仔细,父亲学得认真。

之后,廖洪波继续前往攀枝花打工,家里的桑葚由父亲廖振泽精心管护,廖洪波则不时通过电话给予指导。2018年,桑葚首次挂果,这一年卖了两万余元,父子俩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了收获。看着田里一天天长大的桑葚树,廖振泽的眼里充满了希望。

回乡创业 对未来充满信心

为桑葚树修枝、为鸡准备食物、打扫鸡圈……这是目前廖洪波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今年34岁的廖洪波自初中毕业后便一直在外打工,近年来,看到身边回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政策也原来越好,特别是自己鼓励父亲在家种植桑葚后获得较好收益,廖洪波回乡创业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

“父亲年龄也一天天大了,瘫痪的母亲和80多岁的奶奶需要照顾,有句话叫‘父母在,不远游’,我便回来了!”提起回乡创业的初衷,廖洪波说道。2019年,结束了在外多年的打工生涯,廖洪波回到了父母身边。

回乡创业,选好项目是关键。考虑到自家有5亩多地的桑葚树,可以利用起来发展林下养殖,廖洪波经过市场调查,又租了两亩地搭起大棚,开始饲养肉鸡。为了养好这批鸡,父子俩没少下功夫。白天,两人整天都在田里和鸡圈忙碌;晚上,两人不时琢磨饲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积极向农技站的技术人员请教。眼看肉鸡到了出栏的日子,父子俩打心眼的高兴,可一场疫情影响了销售,好在通过多方努力,1700只肉鸡总算是销售完了。

“通过前期的饲养,我准备改变一下,蛋鸡、肉鸡一起饲养,采用零售的方式销售。”对于接下来的事情,廖洪波心里早已有了规划。“只要不怕苦、不怕累,舍得下功夫,一定会成功的,我会一直和你一起干!”一旁的廖振泽鼓励道。

责任编辑:周慧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