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绵竹权正友:身残志坚 托起致富梦想

发布时间:2020-06-17 22:24:2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郭远乐 报道)早饭时间已过多时,妻子做好的饭菜冷了又热,热了又冷。丈夫却在鱼塘基地里一直忙碌着,妻子最担心的就是丈夫过度劳累会累垮身体。

今年57岁的权正友是四川省绵竹市紫岩街道广和村4组人,从事水产养殖多年,2013年的一场大病,导致他下半身残疾。为了给他治病不但花光了家里积蓄,还借了外债。如今,虽然肢体残疾,但他却用几乎变形的身体撑起了整个家庭,权正友感叹道:“一个人有残疾并不可怕,只要勤劳肯干,也能致富。”

灾难降临 生活跌入谷底

权正友是一个有干劲有头脑的人。年轻时,先后下过苦力、进过工厂、做过生意,他用心经营淡水鱼养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正当他意气风发时,一场重疾将他打入了人生的低谷。

2013年夏天,妻子外出打工,权正友则一边照看家,一边经营管理鱼塘。喂饲料、割草、守夜、收放水……每天与鱼儿打交道,长时间泡在水里,导致大腿时常酸痛。当时的权正友认为自己还年轻,身体扛得住,每每疼痛只是随意吃点止疼药了事。时间久了,大腿疼痛越发厉害,突然有一天竟不能站立更无法行走。等他赶往医院就诊时,被医生告知患上股骨头坏死病症,已耽误了最佳医治时机。

彼时,家里刚花光所有积蓄购买鱼苗,而换骨至少需要几十万元,加上后期的康复费,一家人根本无力承担。当家人四处筹钱为他治病时,权正友却坚决地选择了保守治疗。出院后,病情虽得到控制,但也落下了终身残疾,大部分时间只能在轮椅上度过。

刚患病那段时间,天天只能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看着忧伤苍老的母亲和劳累不堪的妻子,他一度悲观绝望。“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必须要重新活出个人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休养,权正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和责任,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决心重新“站”起来,继续养殖淡水鱼,战胜残疾和颓废,用双手来实现自身的价值,让家人放心、自己安心。

不等不靠 用勤劳双手改变困境

6月15日下午,太阳当空,广和村一片寂静,路边的鱼塘里有一个结实的身影坐在渔船上,在波光粼粼的水中央用竹竿娴熟地来回划动着,原来,这是鱼塘的主人权正友正巡查塘面情况。而岸边,妻子陈召会刚从家里扛出一袋鱼饲料倒进了喂养机里,摁下按钮,成千上万条鱼儿腾跃抢食,激起一层层晶莹的水光,在蓝天碧水下勾勒出一幅乡间劳作的美景图。

“快过来,我们马上收网要捕鱼!”下午3点,我们正巧碰上权正友老两口捕鱼。捕捞时,权正友和请来的熟手一起按动收网器,一拉渔网,活蹦乱跳的鱼儿就纷纷往上蹿,看着他们那娴熟的捕鱼手法,陌生人丝毫觉察不出权正友是个腿脚不便的残疾人。

权正友共承包了28亩鱼塘,养了6万斤鱼,两口子成天围着“鱼塘”转。妻子陈召会既要扛饲料、喂鱼、打捞死鱼,还要跟丈夫一起消毒、打药,几乎担起了所有的体力活。心疼妻子太过劳累,权正友每天忍着疼痛劳作。

“有时候我在塘里忙活,他在岸边巡逻,不小心碰上障碍物,连人带车摔倒在地,他忍着痛又慢慢爬了起来。”说起丈夫养鱼的艰辛,陈召会总是偷偷抹泪。

权正友坦言,这五年来,因为自己和妻子的精心管理和辛勤付出,养出来的鱼质量有保证,许多客户慕名而来,都现捞现售,供不应求。

如今,在权正友的影响下,周边多户村民也纷纷加入到淡水鱼养殖中。村民没有养殖经验,热心的权正友便毫无保留地为大家传授养鱼经验,鼓励大家一起努力,做大做强养殖基地,打出自己的品牌,带领大家共奔致富路。

“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都是汗水与泪水换来的。”权正友说,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下一步,他还计划开辟鱼塘附近的空田,扩大养殖规模。权正友说,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只要敢想敢做,就能靠自己的双手赢得尊重,过上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周慧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