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郭远乐 报道)我曾经是一名精准扶贫户,生活过得十分拮据。在当地党委政府以及帮扶干部的关心下,我积极发展养殖业,凭着自己勤奋的双手,终于在2017年摘掉了“穷帽”。“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如今,我逢人就说这句话。
生活清苦 脱贫政策带来希望
我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农村,父母靠务农维持日常所需,日子过得十分清苦。从10岁开始,我就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重任,每天都过着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25岁那年结婚了,很快就有了个可爱的儿子。我的妻子是个聋哑人,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必须由我照料,因此我无法外出打工,家里的生活一直都没有改善。
后来,我跟着周边的村民去附近一家工厂报名打工,因为我个子矮小,工厂拒绝了我,我又心灰意冷地回到家里。但是看着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我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退缩。1995年,我开始自己经营水果生意,但微薄的收入终究解决不了沉重的生活压力。
2014年,我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起初,一直要强的我总觉得低人一等,在乡亲邻里中抬不起头来。帮扶干部了解我的情况后,多次来我家进行沟通,从政策方面给我出点子、鼓志气,还跟我讲了不少脱贫的案例。经过多次耐心疏导,我慢慢转变了观念,开始意识到当贫困户不可怕也不丢人,丢人的是只会等靠要,怕的是被贫困打倒。我有手有脚,相信自己有志气和勇气走出贫困。
发展养殖 日子越过越幸福
为了把日子过好,我开始养鱼。由于没有什么技术,鱼塘里的1000多条鱼全部死了,赔了好几千元,让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后来,我买了一些有关养殖业的书,还通过网络学习养殖技术。但由于我的文化水平不高,看起书来非常吃力。就在我为此苦恼时,帮扶干部为我送来了“及时雨”,村上组织了精准贫困户养殖培训班,我当即就报名参加了,经过一周的培训,我学到了不少养殖技术。
“养鱼最怕打雷,一打雷水里就缺氧,而鱼最怕缺氧,所以必须精心照料。”为了让鱼儿快点长大,我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到鱼塘检查水质,清理杂草,给鱼喂食。虽然有时觉得很累,但心里却比以前踏实。后来,我扩大了养殖规模,每年5000多条鱼卖完能够赚到1.5万元,我脱贫的信心更足了。
考虑到我们家的状况,村上又给我安置了公益性岗位,负责村上的日常保洁,每月能拿到400元工资,加上妻子残疾补贴,生活总算慢慢好了起来。2017年,帮扶干部给我送来了一头仔猪,由于养得十分壮实,当时卖了不少钱,因此我又萌生了养猪的想法。说干就干,2018年,我开始养猪,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有赚有赔,但是我一直都没有放弃。
这几年,我的鱼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垂钓,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如今,我的儿子在成都打工,工资待遇还不错。我们靠着一双闲不住的手、一双跑不软的腿、一股用不完的劲,生活也越来越幸福。而我们能够摘掉贫困的帽子,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多亏了国家的扶贫政策,所以我非常珍惜现在的日子。以后,我还要继续努力,向着“巩固脱贫、勤劳致富”的目标奋斗。
口述:刘述全
责任编辑:周慧力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