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郭远乐 报道)青岛西海岸新区泊里镇现辖166个基层党组织,党员4012名,是青岛市唯一的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新生小城市“双试点”镇。2019年7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泊里镇紧紧抓住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双试点”的重大改革机遇,立足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小城市永续发展的中国样板”,积极探索构建以农村党组织统领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的“一统领三融合”工作体系,推动泊里港口新城的城市文明持续提升,城市发展潜力充分释放,为着力打造“中国镇街基层治理运行现代化的青岛样板”奠定了重要基础。
以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引领小城市建设加速。
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村庄结构优化调整的“泊里样板”。泊里镇作为青岛市唯一的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新生小城市“双试点”镇,秉承“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新区精神,于2019年12月,在全区率先实施了尧头社区转型城市社区的试点工作和蟠龙、李家庄撤并为蟠龙李村的试点工作。其中,尧头社区转型城市社区,成功实现了“合、撤、改”一步到位,成为西海岸新区首个实现“搬迁改造、产权改制、撤村改居、转型城市社区”的“三改一转”样板城市社区,为全区村庄结构优化调整提供了“泊里经验”,也为今年泊里镇的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受到区、市的高度评价和表扬。
灵活把握政策,探索符合泊里实际的特色推进路径。今年以来,泊里镇结合上级要求和自身实际,在吃透政策的基础上,克服“公式化”的贯彻落实,坚持因村施策、分类推进,根据城市化进程和村庄发展的不同阶段,探索形成了三种符合泊里小城市实际的转型模式,既保证政策的“规定动作”到位,又结合实际“自选动作”切实出新。一是对于小城市建成区外的建制村,实施建制村撤并,设立新村村民委员会,原建制村以自然村形式保留;二是对于小城市建成区内的建制村,推进符合条件村向城市社区转型,依法撤销原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或设立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三是对于具备居住融合、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决定性变化的回迁安置村,以尧头社区为试点,四个村近3.6亿元资产真正实现了全面融合、一体管理、股份到人,在全区率先完成了村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中资产资金的直接融合,标志着新的尧头社区组织融合、人员融合,顺利实现了村庄转型到城市社区一步到位。
深化后续提升,做好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后半篇文章”。通过此次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全镇建制村数量总体减少85%左右,在此过程中,泊里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做实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后半篇”文章,进一步加快新村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的核心引领作用,按照党组织总统领、居委会抓服务、合作社谋发展的思路,在教育、医疗、就业以及集体经济发展上精准发力、全面提升,党建统领下的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真正实现了“三合、三建、三优”的目标。
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小城市发展动力
立足实际,大胆突破,试点工作有序扎实推进。2019年6月,新区正式印发《关于深化泊里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7月,泊里镇全面启动改革。一年来,在市区两级的关心支持下,泊里镇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扎实推进,实现了“三个到位”:机构人员到位、权限承接到位、平台建设到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逐步构建起权责统一、运行规范、简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泊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也为下一步改革的深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中央和省、市、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十分关注,中央编办《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20年第7期)刊发泊里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做法;2020年5月,省委编办副主任李捷专门来新区调研泊里镇改革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表示将积极支持和争取推荐泊里镇作为全国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计划于10月初在泊里镇召开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场会,市委编办也先后多次现场指导,计划8月底将全市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现场会安排在泊里镇召开,并提请市委将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列入市委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问题清单,进行重点督导。
对标先进,流程再造,探索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前期,市、区编办就泊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召开调研座谈会,就派驻机构管理、创新人员管理、一支队伍管执法、用编计划保障及智慧平台建设等下步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泊里镇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借鉴深圳市等地方的一些做法,围绕“突出两大重点、强化三个支撑、建立四个机制、实现一个目标”的“1234”总体工作思路,紧紧抓住深化泊里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各成员单位支持泊里改革试点、研究出台专项针对泊里的硬核措施的有利契机,发挥泊里镇作为改革试点主体的主动能动性,积极主动与对口业务部门对接,针对性研究提出支持泊里的切实管用措施,狠抓落实,定期调度,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突破制约瓶颈、激发发展动力,确保改革试点取得实效。
党建统领,双线发力,推动四大平台融合发展。按照市、区两级关于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泊里镇将加快推进党建、综合执法、社会治理、政务服务四大平台融合发展作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全力打造,从体制机制线及技术保障线双线发力,结合村庄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对全镇的社会治理网格实行重新划分,通过社区网格来承载流程再造、闭环管理,形成“党建统领、多网合一”的治理格局。通过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来实现数据互通、功能融合,总体打造“一中心、一共享、一协同”的体系架构,确保四大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功能整合,完善镇街治理体系,提升精细治理能力,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镇街层面如何推进贡献“青岛样板”。
以党建统领共建共享凝聚港产城发展合力
区域党建画出“最美同心圆”。突破就镇抓镇思维局限,以党建为统领,运用平台思维、生态思维聚资源、抓发展、促融合,推动港产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了全域、社区、网格三级党建区域化平台,通过组织共建、事务共商、活动共办、资源共享,全域层面推动董家口港城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平台,打造共驻共建、共享共赢的党建共同体。通过发挥董家口港城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平台优势,建立了与董家口经济区、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统计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泊里新港城联系共建工作机制,形成了“4+3+N(4个牵头部门+3个区域专班 +N个攻坚小分队)”的组织领导体系,聚焦解决群众身边“天大的小事”,画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同心圆”,着力构建“港产城乡融合、城乡人一体”的董家口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
建设平台铸造“发展加速器”。泊里镇坚持用平台思维做乘法,进一步放大党建平台的统领效应,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便民服务、综合执法”四大平台互联互通,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进一步实现“大党建”统领下的“大治理”“大执法”、“大服务”融合共进格局,激发“四大平台”建设的创新创造活力。其中党建平台总投资2000余万元,通过深挖红色历史,赋予时代精神,打造了集董家口党性教育基地、横河党建主题公园、蟠龙农村社区党建示范点于一体的独具泊里特色的党建教育体系,为进一步坚定初心使命、凝聚发展力量提供了线下实体平台。同时,顺应智慧化、信息化建设趋势,推出了网上党建基地——泊里智慧党建平台,构建信息集成、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立体式基层组织网络,推动各级党组织形成“支部搭在网上、党员连在线上”的新局面,目前全镇已有4012名党员实名注册,有166个党支部开通e支部,实现了党员群众接受服务“不打烊”、参加教育培训“不出门”、了解党史党情“不出村”,搭建起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网”,受到全镇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广泛欢迎。
坚持学习锻炼“攻坚突击队”。传承“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对原有机关支部架构进行优化,将支部建在部门上,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15个部门党支部每周常态化开展“三述”活动,持续提升党员队伍能力水平,推动“党员成骨干,骨干成党员”。每年两季举办村居党员干部集中培训,进一步提升全镇基层党员干部整体素质,切实补强党员干部的知识弱项和能力短板。抓牢党支部书记“关键少数”,通过全方位培训、精细化考核、连带式激励,增强其荣誉感、责任感,助力其充分发挥“头雁”作用。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党员发展向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致富能手倾斜,努力提高党员质量。优化调整干部队伍,加强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力度,出台《泊里镇党员队伍和先进群众积分量化考核办法》,建立干部表现情况档案、实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着力在工作一线发现和识别干部,切实将党员合格的标尺“立起来”,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锻炼培养了66名“李云龙式”的“担当作为好书记”和“担当作为好干部”。(韩加君 供稿)
责任编辑:周慧力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