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今天大家辛苦下,多采点花……”4月4日,东兴区田家镇正子村的燕子湾共享农庄种植大棚内,13万多株非洲菊竞相开放,十多名村民忙着采摘,运输车上堆满五颜六色的非洲菊。
采完花,村民们对不同种类的非洲菊进行包装、打包。“现在是采摘旺季,我们早上6点多就开始采摘了。”村民文淑容告诉记者,她已在农庄干了两年,一个月有1800元左右的收入,足不出村就能挣钱。
46岁的唐仁敬是正子村村民,也是该农庄负责人。2020年,唐仁敬为照顾生病的妻子,从重庆回到正子村,与朋友考察商议后,共同投资100万元建立起农庄,种植非洲菊。
“村上大力支持我们发展鲜花产业,短时间内就帮助我们流转了50多亩土地。”唐仁敬说。随后,他们从云南引进13万株优质非洲菊苗,边学习边种植。去年,农庄非洲菊正式进入釆摘期,年产值达130多万元。
据了解,非洲菊是一种雏菊类观赏植物,是花卉市场的“百搭花”,市场需求量大。“正子村的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种非洲菊,这类花卉四季都可采摘。现在,我们每隔一天采摘,每天采摘20000-30000支不等。”唐仁敬介绍。
农庄从清流河引水进行灌溉,花卉施肥也采用管道施肥的方式,既保证了灌溉,又减少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效率。自农庄建立以来,常年在农庄务工的村民有十多人,采摘旺季每天用工20多人,人均收入1500-2000多元不等,全年劳务支出20多万元。
目前,农庄的非洲菊销售市场以内江为主,遍及自贡、乐山、广安、重庆等多个城市。“下一步,我们将增加花卉种植品种,满天星、康乃馨和盆栽非洲菊正在试种阶段。未来,农庄的用工量也将增大,乡亲们都富了,才是真的富!”唐仁敬对“花经济”充满信心。(记者 王斌)
责任编辑:郭远乐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