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守防疫卡点、维持核酸采样秩序、运送生活物资、协助开展核酸采样……在内江的抗疫战场上,内江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员工迅速转换身份,成为一支行动快、能力强的抗疫生力军。
9月8日晚,内江公布市中区确诊一例新冠肺炎病例。随后,内江路桥集团全面动员,上下联动,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中。党员干部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报到,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行动,非党员干部职工也积极响应,就地转化为志愿者,加入国企先锋队、突击队……义无反顾冲向“战场”。
公司的志愿者当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岗位不同,年龄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称谓——退役军人。他们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不怕苦、不怕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若有战,召必回”的庄严承诺。
“坚决不能退缩!”
苏发李是内江路桥集团下属公司的副总经理。工作中,他以身作则;危难时刻,他率先垂范。
疫情发生后,苏发李就近到所在社区党组织报到,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同时,他报名参加了内江国企先锋队市中区分队,随时听候组织的调遣。得知市中区分队征集50名队员组建第一批突击队支援疫情较严重的区域,苏发李当即报名并入选。
9月11日下午两点,苏发李作为第一批突击队员进驻市中区牌楼街道,驻守市中区和平街的一个老旧院落,这里属于高风险区。
9月12日,苏发李值守的区域内出现确诊病例,他和队友将确诊病例送上了转运车。按照防疫要求,苏发李完成三天三检并且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即可重回岗位。9月16日晚,最后一次核酸检测报告出来,苏发李总算松了一口气,他为自己终于可以再上“前线”而激动不已,凌晨4点就起床准备。
“坚决不能退缩!”苏发李说,这是他对党员和退役军人身份的认知。
“作为党员,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
职工李旭今年39岁,在部队服役时就入了党,如今党龄已经20年,他参加过多次抗洪抢险救灾任务。
疫情发生后,李旭先是下沉到所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越发严峻,他把孩子交给父母照顾,自己上了抗疫一线。9月12日凌晨1时,李旭作为内江国企先锋队东兴区分队第一批突击队队员进驻市中区牌楼街道,协助开展核酸采样工作。
李旭负责的临江社区、马鞍山社区都划定为高风险区,且多为老旧小区,入户采样工作十分辛苦。李旭作为信息录入人员,与医护人员一道穿着防护服,在老旧小区的楼栋里上上下下,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最开始的两三天,他每天只睡了一两个小时。
辛苦吗?困难吗?害怕吗?
“作为一名党员,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再苦再难,我们都能挺过去。”李旭说。
“我不辛苦,还能继续干”
抗疫一线的退役军人中,有个人不得不提,她是吴欣洁,内江鸿达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唯一的退役女兵。
吴欣洁的丈夫是一名职业军人,因工作原因很少回家,家里有一双上小学的儿女、两位年迈的老人,家中的大小事务都靠她操持着。
9月11日,看到公司工作群正在招募防疫志愿者,吴欣洁没有多想,当即做出决定,报名加入内江国企先锋队市中区分队,并主动请缨参加第一批突击队到疫情严重的区域支援。
吴欣洁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医护人员入户采集核酸以及在集中采样点录入信息。当上“大白”,对吴欣洁来说,是从未想过的经历。穿上防护服,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汗水打湿全身、水雾蒙住防护面罩,但这些在吴欣洁看来都不算难事,只要能够尽快控制疫情,让人们的生活回到正常状态,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她笑着说:“我不辛苦,还能继续干。”
“希望疫情早点结束。”这是吴欣洁最朴素的愿望。当然,这也是所有内江人共同的愿望。
“我是年轻人,应该多干一点”
魏麟骁是一名90后,是集团公司目前最年轻的退役军人,他曾参与过藏区维稳、海关监管、抗震救灾等任务。魏麟骁的父亲魏开慧也是路桥集团的职工,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在心里埋下爱党爱国的种子,从记事起,他就立志要参军入伍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
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疫情发生后,他主动到社区报到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在得知征集志愿者的消息后,他与父亲一同报名参加了内江国企先锋队市中区分队第一批突击队,组成抗疫“父子兵”。
在突击队中,魏麟骁和父亲负责所有物资的调配、接收、清理、进出库管理,同时对先锋队员驻地的住宿安排、人员就餐、清洁消杀等后勤保障工作进行全面统筹。几天后,后勤保障工作基本理顺进入正常运行,魏麟骁有了新的想法——上前线,把老同志换下来休息。“我是年轻人,应该多干一点。”魏麟骁说。
9月16日,魏麟骁正式进入抗疫一线,协助医护人员开展核酸采样工作。疫情防控期间物资紧张,但在核酸采样现场,群众给医护人员和志愿者送来牛奶、鸡蛋等物资,让这个而立之年的小伙子颇为感动。感受到大家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决心,魏麟骁忘掉了疲惫,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的抗疫战斗中。
“疫情突发,我必须冲锋在前”
“请大家有序排队,保持一米距离。”
“你好,你们家的菜到了。”
邦泰国际社区志愿服务一线,蒋柳忙碌不停。
面对突发疫情,路桥职工蒋柳作为退役军人,第一时间冲上战场,活跃在邦泰国际社区防疫的各个角落,或帮居民运送物资,或维持核酸采集点的秩序,或在小区进行防控巡逻。
他总是早早地来到志愿者服务中心,摆放桌椅,拉警戒线,搬运物资,确保防疫工作正常运行;带着“大白”上门为居民采核酸时,他会了解住户情况,确保不漏一人。
一名志愿者对蒋柳竖起大拇指,夸他工作认真负责,耐心细致,有困难也勇敢上。
“作为退役军人,疫情当前,我必须冲锋在前,保护居民的生命安全。”蒋柳目光坚定。
抗疫一线,路桥集团近百名退役军人几乎都冲锋在前、决战决胜。军营里,他们紧握钢枪,英姿飒爽;疫情面前,他们挺身而出,逆行而上,以血肉之躯筑起战疫防线,护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他们是内江路桥的一面旗帜,也是内江国企职工的缩影。他们始终保持和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用实际行动彰显了“退役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军人本色,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退役军人力量。
责任编辑:郭远乐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