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刘甜甜 报道)自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以来,四川省资中县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常态化建立“回头看”工作机制,着重强化组织、发挥引领、引导参与,从“面、线、点”三个层次探索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六净六顺”“清杂去乱”等环境卫生的持续性和长效性。
“面”上把方向,从组织入手促管护有力。强化精准部署。出台《农村生活垃圾“3+4”处理模式管理制度》《资中县“六净六顺”工程暨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方案》等政策,构建“财政投一点,社会资本筹一点,受益农户出一点”三方筹资模式,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四级处理体系,整合资金来源、明确转运措施、划定工作责任,累计完成垃圾收费223.17万元,保障垃圾处理规范及时。强化督查反馈。分类明确“六净六顺”“清杂去乱”两个全域和国、省道道路沿线专刊三类,累计制发专刊20余期,共交办问题8000余个,并同步整改完成,督促各镇和转运公司等责任单位举一反三、立行立改。强化考核奖惩。对目标镇分别明确“六净六顺”“清杂去乱”两大考核补助资金基数为3万元、30万元,确定“优秀、良、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对考核排名靠前或受市委市政府肯定批示的镇给予经费奖励,对考核排名靠后的进行扣减经费、约谈提醒或目标考核扣分,破解“长效管护组织涣散”的难题。
“线”上抓引领,从示范入手促管护有方。分类选优示点示范。在首批已建设完成的264个院落和第二批目标镇已完成的示范村组中择优选择可复制、可借鉴的院落建立“产业发展”“古井古树”“乡风建设”等学习库,实行“集中学、现场看、交流议”工作方法,推动其余村(社区)以点带面、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累计开展镇、村级现场学习30余场次。分级评选典型典范。统筹推行月度考评机制,将环境整治、村规民约宣传等十项内容纳入县级考评内容,对22个乡镇进行滚动式的全覆盖考评,对排名前两名的镇进行“红榜”表扬,对排名靠后或达临界分数的实行提醒谈话、书面检讨和全县通报。镇、村级将环境卫生作为重要考评内容,评选出示范村、社、庭院和农户等榜样,并适时开展“红榜故事分享会”“环境卫生我来讲”等活动,激发全员创先争优的浓烈氛围,破解“长效管护标准模糊”的难题。
“点”上强参与,从群众入手促管护有效。全域推进乡风文明积分制,围绕环境卫生、遵纪守法等内容完善村规民约和积分管理实施细则,常态化组织召开“围园共商会”“新风院坝会”等坝坝会,以户为单位规范开展物质或服务兑换,建立“红黑榜”和月度晾晒机制,共召开各类院坝会1200余场次,兑换物资或服务折合141257.5元,充分激发群众主动参与环境卫生长效管护积极性。全面配优管护队伍。在市、县、镇包联干部的参与下,推行“网格员+院落管家+N”模式,由网格员牵头统筹,在已整治完成或正在规划整治的746个院落里明确1-2名有威望、有素养且热心公益的党员或群众作为院落管家负责“六净六顺”“清杂去乱”等政策宣传、日常提醒和帮扶帮助等工作,因地制宜明确院落界限和院落公约,让“老院落”有“新管家”,带动所有农户深度参与,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破解“长效管护参与不深”的难题。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