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刘甜甜 报道)四川省资中县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开展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扎实探索并找准切入口,竭力打破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瓶颈,破解资金投入不足的难题,切实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致力变“一时美”为“长久美”,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坚持齐抓共管,破解“部署难统一”难题
按照“党建引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原则,出台《农村生活垃圾“3+4”处理模式管理制度》,完善镇、村、社三级联动机制,成立“镇级领导小组+镇级环境卫生管理机构+村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工作体系,镇级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员,村级明确环境卫生具体负责人员1名、配备环境卫生监督巡查员2名以上,各社明确保洁员数名,负责垃圾付费宣传和上门收取等任务,并通过过农户付费和财政补助保证其基本待遇。由镇级负责完善财政补贴、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实行“村筹资、镇严管”的方式,将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相关开支,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全社会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坚持因地制宜,破解“工作难推进”难题
按照“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原则,在加强督导、考核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村的差异性,由各村根据人口规模、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经济社会条件建立适宜的付费模式。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对于一般农户、外出务工户、场镇商户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对农村五保户等7类特困人员实行免缴;对于红白喜事等临时性事件则按照不同收费标准按次进行收费,探索出按户、按人头、按楼栋房屋等多种付费方式。比如,目前鱼溪镇农村常驻人口不高于2元/人/月,农村外出人口不高于1元/人/月,农村小卖部、茶楼等经营性场所50-100元/店,农村红白喜事、坝坝宴3-5元/桌,农村建房等工程200元/户,露天展销1-3元/平方米,露天演出200元/场。
坚持全程规范,破解“群众难理解”难题
秉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公开公正、合理负担”的原则,实行“三统一、两公开”程序。统一将垃圾付费纳入《村规民约》,采取“代表大会、一事一议”方式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确定筹集标准和管理办法。统一资金管理,纳入“三资”管理平台监管,实行专款专账、专款专用、镇管村用。统一使用方向,主要用于支付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运行费用,以及购置垃圾运输车、果皮箱等环卫配套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由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每季度在每个社的人员集中位置公示付费标准和收缴使用两个内容,公示时间不少于10日,得到群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
坚持以点带面,破解“成果难巩固”难题
推行“付费制+责任制+考评制”三制融合,推进垃圾收费与面貌改善行动同频进步。深入宣传,“线上+线下”全覆盖教育引导,充分利用微信群、“村村响”、宣传栏和分片包户入户等方式开展村规民约等政策解读,“谁污染谁付费、谁受益谁负担”的共识逐渐深入人心。强化管理,将农户付费制度纳入乡风文明积分制管理,付费情况与积分兑换和红黑榜评选等挂钩,其中红榜可享受付费折扣。逗硬考核,各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奖补奖惩考核机制,资金筹集完成比例与年度工作经费挂钩,倒逼各村全力落实垃圾收费制度。比如,归德镇对各村(社区)拨付的年度工作经费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资金筹集比例进行拨付。完成100%及以上的奖励3000元,其超额部分全额奖励给筹集单位;完成90%(含90%)的奖励2000元;完成80%(含80%)的奖励1500元。80%以下的,不予奖励,同时启动追责问责程序。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