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桂建芳的见证下,由省农科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共同研发的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殖技术在成都通过专家技术鉴定。这意味着,四川在全球率先掌握了濒危物种川陕哲罗鲑的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并建成了人工种群,为今后的种质资源保护和自然种群恢复奠定了基础。
川陕哲罗鲑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孑遗种,也是中国特有鱼种和长江上游重要的水产资源。历史上,岷江上游和大渡河水系均是川陕哲罗鲑主要分布区。上世纪60年代以来,受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川陕哲罗鲑的大部分栖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分布区域明显缩小、野生种群规模锐减。由于种群数量稀少,2021年,川陕哲罗鲑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2009年,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其间,研究团队从零起步,耗时十余年完成了川陕哲罗鲑人工驯养技术积累、验证。2016年至2019年,研究团队利用从野外收集到的川陕哲罗鲑受精卵,成功孵化子一代亲鱼。经过5年人工驯养后,部分川陕哲罗鲑达到性成熟。今年2月到3月,在崇州市鸡冠山冷水鱼科研基地和马尔康市脚木足河流域鱼类增殖放流站,科研人员多批次对川陕哲罗鲑开展人工催产。最终,通过创新受精卵孵化方式,获得全人工环境下的3500多尾子二代初孵仔鱼。(记者王成栋 阚莹莹 韦维)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