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郭远乐 通讯员叶建奎)近日,四川省大竹法院周家法庭巧用微信聊天的方式,成功调解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为诉讼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
2022年,被告在原告处借款65万余元并出具借条,后经原告多次向被告催收,被告一直未履行还款义务,原告遂诉至法院。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仔细查阅卷宗,及时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双方已经达成初步的调解方案。
了解到被告李某某因刑事案件在广东某市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提出外出申请被驳回后,承办法官决定利用微信群进行调解工作。在征得双方同意后,承办法官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核实双方当事人身份信息,主持微信调解,最终双方就调解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在形成调解笔录后分别发送给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该案最终圆满调解成功。
通过微信调解原被告双方矛盾纠纷,为因取保候审无法离开广东的当事人提供了便利,既提高了办案效率,也方便了当事人参与到诉讼中来,减少当事人诉累。下一步,大竹法院将继续能动司法,利用微信、诉讼调解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审判工作,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