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通讯员:霍连侠 报道)河北清河连庄镇不断深入推进“树正气、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活动,把推进绿色发展做为活动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打造“绿色连庄、生态连庄”为目标,依托国家储备林项目,抢抓时机,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几年来,共计种植树木20000余亩。2016年,仅用20多天就提前超额完成任务,造林8700余亩,占完成任务的142%,规模全县第一,速度全县第一,创造了“连庄速度”,促成了邢台市植树造林现场会在连庄镇召开。之后两年,连庄镇继续夯实创森基础,提升生态效益,不断提升生态优势,实现了增收添绿阔步前进。
一、积极发动,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连庄镇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党委书记和镇长带领机关干部、村两委与群众一起穿梭在田间地头,积极发动种植大户和基层村组织的积极性,优先利用低产地。 2016年,仅3天时间就全部落实了6000亩植树任务的每个地块。2017年,仅5天时间意向种植面积就超过10000亩,今年主要集中在河滩地、河渠两岸,种植意向已达2000余亩。
一是着力发动热情高、有实力的合作社、土地流转大户主动参与,鼓励、支持企业、大户等各类社会主体投资造林绿化,激发全社会参与造林绿化的热情,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是着力发动精干、优秀的村级组织积极参与,要求村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动员,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报刊、标语和村内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宣传活动。
三是着力选择白茬地、河滩地、低产地和集体地优先占用,本着“尽量少占耕地、少毁麦田、少给农民损失和政府不强迫命令、不大包大揽”的原则,充分激发植树主体的内生动力,积极培育林业经济增长点。
二、降低风险,切实保障种植户和老百姓的利益。
春季植树造林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占地户多,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工作一旦不细,就会引发社会风险。为此,连庄镇多点发力切实降低种植风险,保障种植收益。
一是落实协议。镇政府与承包合作社、大户签订协议,要求必须按标准种植以确保顺利验收;合作社、大户必须与占地户签订协议,并监督限时(植树之前)发放占地补偿款,确保百姓利益为先。
二是加强指导。邀请县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传授经验,召集所有种植户参加春季造林工作部署暨森林防灾知识培训会,邀请林业局专家领导前来传授植树造林经验,讲解注意事项。
三是积极参保。联系保险公司,号召所有种植户参加林业险,要求种植大户必须参入保险,避免意外损失,将造林风险降到最低。
三、创新管理,以合作社为主体建立科学的管护模式。
植树造林“三分种,七分养”,为切实解决普遍存在的“重栽轻管”问题,连庄镇在完成种植任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管理机制,将合作社为主体抓后期管理。按照“谁栽植、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实行专人负责、专业养护,提高树木成活率、保存率,确保高标准完成创森工作任务。
一是做好林木防火工作。结合露天禁烧工作,组织包片包村干部对各主干道路的绿化林带内及周围的杂草、枯枝落叶等易燃物进行清除,加大林木火灾防控力度,坚决杜绝火烧树木现象的发生。
二是严格控制林木采伐。加强对林木资源的保护管理,对在建项目工程需,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制度,对偷盗树木、乱砍滥伐等行为,依法予以处罚。
三是加大巡查力度。在各林区设立专人,全面做好养护工作,落实管护责任,切实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保存率,镇领导不定期前往种植地块查看,加强对植树造林工作的督查考核,达到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绿一片的效果。
四、着眼效益,培育林下经济新增长点。
以创森工作为契机,连庄镇大力推广“林下种养结合”模式,培育林下经济新增长点,让广阔林地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带动附近村民就业。例如,坐落于连庄镇西赵庄、郑沙土村的千亩盛世生态庄园,集度假、休闲、餐饮为一体,现已初具雏形,现庄园绿化面积达到了90%,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有美国竹柳、法桐、垂柳、国槐、绿岭薄皮核桃等观赏和经济树种。目前林下散养各类生禽3000余只,实现有机无公害饲养;种植百亩葡萄园,供游客采摘食用;东西野庄发展林下种植西瓜500余亩。
五、统筹兼顾,将创森工作与其他重点工作协同推进。
一是将创森与环保相结合。打造清凉江综合文化长廊,连庄镇依托创森基础,借鉴创森经验,筹备建设规模3万亩的生态农业园区,在清凉江沿岸田沙土、东野庄、西野庄等地造林3962亩基础上,沿江两岸全线修筑小游园、小广场、自然式曲径小路、游憩及休闲设施,进行植被抚育和景观改造。
二是创森和扶贫相结合。以绿色产业推动精准扶贫,以精准扶贫引领“创森”工作开展。引导合作参与创森,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特别注意吸纳贫困户参与,村民不仅通过流转土地收取到每亩800元的流转费,而且在合作社用工高峰期打工赚取报酬,收入比原来种地时多了好几倍。西赵庄村流转土地后又来合作社打工的人有40多人,涉及30多户农民。
三是创森和红色教育基地相结合。连庄镇东野庄村是清河县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被授予“清河县党员干部红色教育基地”。村中清凉江沿岸原有300多亩低产地,老百姓谁都不愿意种。2016年,该村将300亩地全部种上黄桃树,每年为村集体带来40多万元的收入。东野庄村党支部就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生态农业进行了成功探索,积极发展“红色+生态”的乡村旅游模式,让前来参观学习的广大党员群众在缅怀先烈,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还能体验生态种植基地,采摘新鲜蔬果,践行红色教育,共建绿色家园。
“进村一路绿,环村一片林,围塘一圈柳。”如今的连庄镇,绿色,已成为主色调,创森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在“树正气、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活动的开展中,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迸发出的热情和活力,让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理念落地生根,促进了生态经济良性发展。
责任编辑:陈杰玲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