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书签完最后一页时,窗外的油菜花开得正盛,明黄色的花瓣随风飘落,像一串串摇曳的风铃,宣告着春的来临。老人缓缓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信纸,上面有几行文字、一枚鲜红的手印,原来是一封感谢信。看到信的那一刻,我想,我的坚守终于有了回音。
案情其实很简单,写信人纪某是一位70岁的河南老大爷,八年前为建材商杨某提供过一批材料。八年过去了,经过多次催促,杨某依旧迟迟未支付货款,无奈之下,纪大爷只能选择起诉。
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我告诉他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参与庭审,可他却坚持要到庭。
“八年了,我总想着人家有难处。一共23176元,法官您说这钱......”数字在卷宗里是冰冷的,可当纪大爷拿出那张早已泛黄折角的欠条时,我才切身体会到这笔看起来并不算大的金额对他而言却至关重要,能为他的生活提供莫大的温暖。
调解室内飘进来几片明黄色的花瓣,油菜花的香气弥散在空气中。杨某摩挲着手上的厚茧,垂着头:“不是不想还,这些年建材生意实在是......”
“你知道吗,春分快到了。春分本是昼夜平分的日子,就像买卖双方应两不相欠。《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九条,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报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钱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支付。”杨某依旧低头不语。
“年轻人,我也知道你的难处,今天我愿意在法官的主持调解下妥善处理这起纠纷”。老人说道。
“纪大爷年事已高,奔波千里来到宣汉打官司,你为人子为人父,换位思考一下。”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耐心的释法说理,双方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杨某同意在一个月内履行义务。
此刻,我看着信纸,心中感慨万千,多年的寒窗苦读、那些反复钻研的法律条文最终凝练成“司法为民、如我在诉”这质朴而厚重的八个字。抬眼望向窗外,花坛内的野草正在破土,这盎然的春意,不正象征着公平正义在每一个角落萌芽、生长吗?我小心将信纸放进抽屉,换上法袍步伐坚定地向下一个庭审现场走去。(吴仕松 李芳葶)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