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增强学校思政课的向心力、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4月9日,四川省内江市翔龙中学召开思政课建设专题研讨会,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各年级组长、备课组长及学科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围绕“深化思政教育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开深入探讨,为学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擘画新路径。
高位部署:多维融合夯实思政根基
会上,党委副书记、校长杨靖领学上级文件精神,系统部署学校思政课建设重点工作。他强调,要立足学科核心素养,推动思政课与各学科深度融合,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求领导干部、教务部门并联合社会知名人士协同发力,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同时明确,党组织书记、校长每学期讲授思政课不少于4课时,其他班子成员不少于2课时,并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专业培训、学术研讨、教学观摩等活动,提升思政队伍专业水平。针对民族团结教育,学校计划在七年级开设专题课程,由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每学期至少讲授1次,深化学生家国情怀。
创新实践:学科协同激活思政活力
政治教师张平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课程思政化”创新思路。他援引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强调教育应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呼吁各学科教师深挖思政元素,通过情境创设、实践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动思维、用知识、筑素养”。历史教师王小非以“长征精神”与“改革开放精神”等为例,分享历史学科与思政融合的实践经验,建议通过红色研学、乡土资源挖掘等活动,增强学生政治认同与责任担当,实现“知行合一”。
机制保障:多措并举护航育人实效
党委书记张祥回顾近期思政教育及工作措施,强调从思政建设全局出发,聚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通过课题研究、骨干教师培养、经费保障等举措,打造“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堂。党委专职副书记罗兵从制度优化层面提出建议,提升思政站位,深挖学科思政素材,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将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学细节;会议最后,党委副书记、校长杨靖总结强调,全体教师需转变观念、紧跟时代,以“六认真”标准严抓教学质量,通过常态化督导、课堂创新等手段,推动思政教育落地见效。
本次研讨会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为翔龙中学思政课建设注入新动能。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创新,以更鲜活的实践、更扎实的举措,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郑源)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