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摩尼镇的乌蒙山深处,62岁的李修会用39年光阴诠释着对教育的赤诚。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新苗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她以"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差"的信念,将一所民办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打造成山区教育灯塔。近日,中国报道网《诵读中国》栏目专访了这位教育守护者,揭示她与山区孩子的深厚羁绊。
初心:从"为党育人"到"为山区撑伞"
"生源倒流"背后的教育温度
1986年,李修会创办新苗幼儿园时仅有8名学生。谁曾想,这个起点让她与乌蒙山区的教育命运紧密交织。从幼儿园教师到千余名学生的校长,从普通党员到全国先进工作者,她始终铭记1987年入党时的誓言:"对党忠诚,积极工作"。面对山区留守儿童占比超90.5%、家庭教育缺失的困境,她坚定表示:"党组织培养我,社会各界支持我,我必须让孩子们留在校园,给他们读书的机会和光明的未来。"
来自四川绵阳的蒋女士感慨:"没想到泸州山区的这所学校能接纳我家这个'问题孩子'。经过三年初中学习,孩子从叛逆变得懂事乖巧,简直判若两人。感谢新苗学校和老师们的付出!"
如今,新苗实验学校已发展为涵盖幼儿园至初中的综合教育机构,生源覆盖全国15个省份的31个市县。这种罕见的"生源倒流"现象,折射出该校独特的教育理念与人文关怀。
理念:从"不放弃"到"助腾飞"
世界冠军的逆袭之路
李修会的教育哲学简明而深邃:"一个也不能少"是底线——无论残疾、智障、单亲或行为偏差,学校大门永远敞开;"一个也不能差"是目标——每个孩子都要在学业、品德、能力上全面发展。
胡洋训练照(学校供图)
胡洋当年训练照(学校供图)
学生胡洋的成长堪称典范。因身体残疾被多所学校拒收的他,直到小学三年级才在新苗学校获得入学机会。初时连体育课都抗拒的胡洋,在李修会的持续鼓励下,竟成为运动积极分子。李修会清晰记得:"接到县教育局通知,泸州要举办中小学生残疾人运动会时,我第一个想到胡洋。"为了胡洋训练,学校在菜地挖出跳远沙坑,用锯木面替代沙子,以竹竿代替跳高杆,硬是创造出训练条件。这个从自制沙坑起步的少年,最终摘得2023年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T54级400米轮椅竞速冠军,打破亚洲纪录,成为泸州首位残疾人世锦赛金牌得主。
胡洋(中)夺得男子T54级400米轮椅竞速冠军(古蔺县委宣传部供图)
相关链接:2023年北京时间7月12日16时10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2023年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泸州人胡洋以44.45秒的成绩,夺得男子T54级400米轮椅竞速冠军,并一举打破亚洲纪录,他也成为泸州历史上首个残疾人世锦赛冠军。
宗旨:校训与德育工作体系
都是为了学生的全员关爱、 全程护航、全面发展
走进该学校,教学楼的斑驳墙面上,"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十六个鲜红大字在晨光中格外醒目。这不仅是镌刻在墙体上的校训,更是流淌在校园每个角落的教育基因。
李修会表示,自己与全校老师在多年教育实践中,构建了“‘一三五七’德育工作体系”。三全育人”体系,紧紧围绕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
不仅全员关爱:教师与留守儿童“1+1”结对,从生活帮扶到心理疏导,甚至为孩子们举办集体生日会,填补亲情的空缺 。
还要全程护航:开设法治教育、毒品预防等课程,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设立13个小学兴趣班和17个中学社团,让孩子们在扎染蜡染、非遗传承中找到自信 。
更要全面发展:通过劳动实践、红色文化教育,将课堂延伸至田间地头。如每年的“4.23全民阅读日”、庆祝“六一”等,学校会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比赛及文艺展演,让活动实现知行合一。
"校训与德育体系不是口号,而是帮助学生打开人生之门的钥匙。"李修会校长抚摸着教学楼砖墙上的岁月痕迹,目光掠过操场奔跑的身影:"当城里家长焦虑'卷成绩'时,我们的孩子在学会生火做饭、照顾病患、传承文化——这才是扎根大地的成长。"
突围:教育与乡村振兴共振
人才反哺 | 家校共育 | 资源联动
"教育必须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刚出席四川省妇女干部大会的李修会,正将教育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她的乡村振兴方案包括:
人才反哺:通过少年宫培养本土人才,引导毕业生返乡参与特色农业和非遗产业
家校共育:建立定期家访制度,组织亲子视频互动,改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资源联动:以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身份推动"教育+文旅"项目,将摩尼镇非遗文化、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点。
箴言:以教育为犁耕耘希望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就孩子就是成就自己。"李修会的教育格言诠释着39年坚守的真谛。面对赞誉,她更愿眺望远方:"只要乌蒙山还有需要教育的孩子,我的战斗永不停息。"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李修会与她的"新苗"们,正用教育之犁开垦出充满希望的田野。(岳东)
相关链接:
中国报道网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国务院新闻办、中央直属对外宣传机构中国外文局主管、中央数字化转型十家示范单位之一的《中国报道》杂志社的唯一官方网站。媒体使命:“对外宣传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报道「诵读中国」是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诞生的栏目,旨在宣传和鼓励人们以诵读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歌颂美好生活,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时代新人。
《中国报道》是与共和国同岁的国家级媒体,在主管局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辛勤工作在国际传播一线的中国外文局全体干部职工,向关心支持中国国际传播事业的外国专家和友人,致以诚挚问候。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70年来,中国外文局对外全面宣介中国发展变化,积极促进中外友好交流,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强调,新形势下,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希望中国外文局以建局70周年为新的起点,把握时代大势,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