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位于四川省仁寿县文宫镇的四川蜀仁食品有限公司里见到尹鹏飞时,他正在生产车间里认真地查看各台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生产线高效又流畅。车间内,机器有序运转,一根根色泽透亮的粉条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快速成型,散发出质朴的粮食香气,这不仅是现代工业的成果,更是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的延续。
作为仁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粉条传统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90后的尹鹏飞选择了在创新中传承。在他看来,非遗不应只是散落在岁月里的记忆,而应是活态延续的技艺。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品质,并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路,他正努力让这项传统技艺在时光流淌的长河中,持续散发魅力,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诗意纽带,让传统粉条制作焕发新生。
时光里的非遗 承载岁月味道
仁寿县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有肥沃的自然土壤—紫色土,含钙、磷、钾等营养元素,特别适合蕉芋、红薯、玉米、豌豆等植物的生长,在仁寿各个乡镇都有种植,这为粉条制作技艺在本地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该技艺在仁寿县内广为流传,很多群众都会此技,多以家庭作坊生产。那时候,走进以粉条制作为主导产业的村庄,几乎每家每户的院落里都挂满了晶莹剔透的粉条,空气中也弥漫着红薯淀粉特有的甜香。在制作粉条时,需要将调好的红薯淀粉浆倒入特制的漏勺,手腕轻轻抖动间,无数银丝般的粉条便滑入沸水中,这个过程流畅又高效。
仁寿制作粉条历史悠久,据《仁寿县志》记载:“民国时期,大米、面粉、挂面、豆粉、粉条等粮食加工业全系私营手工作坊。有专业米、面、粉坊208家,生产面条1441吨、粉条383吨。”
“粉条传统制作工序主要有选料、清洗、去皮、粉碎、去渣、勾芡、和面、成型、冷却、分离、上杆、老化、晾晒、翻晒、收粉等多道工序。”仁寿县文广旅局非遗中心主任钟建明介绍,以制作红薯粉为例,1斤粉条大约需要10斤红薯。
上世纪80年代,在仁寿县,粉条厂大多数为私人企业或家庭小作坊。出生于1905年的原清水镇人尹士宗,是私营粉条手工作坊的技术工人,后传子尹泽云,尹泽云传子尹集良,2008年,尹集良成立仁寿茂春食品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销售各种粉条制品。其子尹鹏飞大学毕业后从父亲处学得该技艺,2013年毕业后管理家族企业仁寿茂春食品有限公司,2022年6月24日创办四川蜀仁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蜀仁食品”),规模生产销售各种粉条制品。
前进中的创新 传统走向现代
在过去,传统粉条制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人工和天气,尤其是晾晒环节,“看天吃饭”是常态。不仅生产周期长,还受天气影响,产品质量也难以保持稳定。但尹鹏飞深知,时代在发展,传统技艺若想长久传承,必须做出改变。
蜀仁食品引进自动化生产线,让粉条和浆、成型、老化、烘干全部实现自动化一条龙生产。新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更关键的是,它让传统工艺在保持精髓的同时,实现了标准化、高效化生产,为产品的稳定性和口感提供了坚实保障。现在,即便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工厂也能稳定生产出高品质的粉条,口感爽滑筋道,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工厂一天就能生产15吨粉丝粉条,每天都有50多名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呈现出一派繁荣的生产景象。
除了生产环节的创新,尹鹏飞也十分重视产品品质把控。好产品,源于好原料,更离不开严格的品控。尹鹏飞只选择符合标准的优质农产品,对每一批原料都进行细致检测;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对成品进行高标准抽检,确保万无一失。这份对质量近乎苛刻的坚守,正是产品赢得市场的“独门秘籍”,保证了送到消费者餐桌上的每一口,都是放心和美味。
在销售渠道上,尹鹏飞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路,打破了地域限制,让仁寿县的传统粉条走向了全国各地的餐桌。如今,企业的订单纷至沓来,销售数字的背后,是消费者对企业的信赖,也是企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证明。
未来里的守望 书写非遗新篇
每一项非遗技艺的创新传承之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站在现代化的生产车间里,尹鹏飞的目光穿过忙碌的生产线,仿佛看到了那些悬挂在农家院落里的晶莹粉条,听到了老一辈匠人手腕抖动间漏勺下的“银丝”潺潺声。他知道,非遗的传承不仅是技术的延续,更是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是无数人舌尖上的乡愁。
“传统技艺需要守护,但不能固守。”尹鹏飞说,未来,他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建立“粉条技艺非遗工坊”,让游客亲手体验传统漏粉工艺,感受手工制作的温度。此外,他还策划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扩大非遗影响力,让仁寿县的粉条传统制作技艺能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粉条传统制作技艺现存续状况良好,主要采取家族传承和大众传承相结合,既有企业规模生产的,也有一家几代人制作,家庭作坊请人制作的,工艺分布范围较广。”钟建明表示,粉条制作技艺的活态传承,正是非遗保护的最佳实践。该县正在推动该技艺申报更高层级的非遗名录,同时鼓励更多像尹鹏飞这样的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让传统手艺在创新中生生不息。(郭侨 潘帅)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