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高考的考生和家长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要警惕骗子盯上你的“成绩单”,这些“牛鬼蛇神”利用考生“上名校”的心理,使出花样百出伎俩,一不小心便中招。
不过,在你们放飞自我之时,仁寿公安必须给你们打一剂“防诈疫苗”加强针——因为此时此刻,全国各地的骗子们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冲业绩 ,目标就是对准你们这群准大学生。
凡收到称“内部渠道,提前查分”这种短信,别急着点链接,这些所谓的“教育部门工作人员”都是骗子。他们精心设计的钓鱼网站,不仅能偷走你父母为你辛苦攒的大学学费,还能顺便把你的个人信息打包卖给各种培训机构。
防骗小贴士:
成绩查询请认准各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其他都是“李鬼”。至于那些要你交钱才能看分数的,请直接回怼:“我的分数这么金贵吗?那不如你先把钱给我,我给你背一遍?”
什么“特殊招生指标”“二本分数上一本院校”“内部补录名额”……这些广告辞藻请千万别理睬。记住:高考录取要是真有这么多“后门”,那些声称认识“教育局领导”的,八成连教育局大门朝哪开都不知道。总之,骗子给你画的大饼比食堂的还大。
如果真有人跟你说“花钱就能上清华”,建议反问:“那能不能再加点钱,直接把毕业证也给我?”记住,正规录取不需要“活动经费”,需要“活动经费”的就是假的。
“助学贷款”变“高利贷”还没入学就先 “负债入学”。现在各种“校园贷”穿上了“助学贷款”的马甲,专盯着急凑学费的家庭。他们说的“零利息”往往在合同小字里藏着“日息0.1%”的陷阱。等你还不上钱,催收电话能打得你怀疑人生——而且他们特别会挑时间,专在你上课时打。
防骗小贴士:
认准官方渠道——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才是正经选择,银行和学校都能办。
拒绝"砍头息"——凡是放款前先扣钱的,直接拉黑!
合同看仔细——别光顾着签名,利息、还款方式、违约条款都得研究透,别等到还钱时才发现自己签了"卖身契"。
如果遇到催收恐吓,别怂!保留证据,直接举报。记住:真正的助学贷款是为了让你安心读书,而不是让你还没开学就先破产。
“教育补贴”天上掉?小心馅饼变陷阱!
防骗小贴士:
任何补贴政策都会通过学校或政府官网公布,绝不会私发短信索要个人信息。真补贴直接打款,不需要你“配合操作”。“补贴已到账,但需先交手续费/保证金才能提现”——要交手续费的都是诈骗。
“名校录取”从天降? 骗子比招生办还“关心”你?
“同学恭喜!您被XX国际学院(名校)破格录取!”——当你收到这种来路不明的“录取通知书”,先别急着发朋友圈!有些骗子专门伪造名校录取书,甚至配套“招生办”电话、假官网一条龙服务,就等着你交“学位预留费”“注册费”呢! 记住:真录取不怕晚,假通知才要钱!
真实案例:
2025 年 6 月 10 日,仁寿县方家派出所上演了一出 “现实版反诈剧本杀”—— 成功 “抓获” 一名非法出借个人银行账户的 “关键玩家”!主角正是来自成都双流的陈某某女士。
事情得从 2025 年 5 月说起,陈女士不知是被哪部 “财富密码” 小说洗脑了,竟鬼使神差地通过某 APP,把自己的银行账户当成 “共享充电宝”,大方 “借” 给了神秘网友。本以为是在 “躺着赚钱”,实则成了诈骗团伙的 “移动 ATM 搬运工”,帮忙收转账、数钞票,美滋滋赚着 “快钱”,却没意识到自己正一步步踩进法律的 “大坑”。
直到警察找上门,这场 “财富美梦” 才彻底破碎。面对证据,陈女士老老实实交代了自己的 “糊涂操作”。
仁寿公安提醒:
别把银行账户当 “盲盒” 随意分享,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可能是 “法律大礼包”!(邱毅)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