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16时20分,彭山区反诈中心接到紧急预警:一名彭山区居民疑似遭遇诈骗并已提取大额现金,需立即拦截! 经研判,该线索指向新型“短剧任务”诈骗——诈骗分子以“外文短剧APP做任务赚钱”为诱饵,要求受害者签署虚假保密协议并预付资金。
反诈民警通过分析研判,锁定廖某取现银行,随即联动凤鸣派出所值班民警赶赴银行。此时,身在银行的廖某已被诈骗分子深度洗脑,根本不相信银行工作人员的提醒,执意要拿着现金走出银行。 为抢占时机,办案民警一边联系银行工作人员拖住廖某,一边快速赶往银行。在廖某拿着现金准备离开前往外地将钱给对方时,民警赶到了银行大厅。随即,在民警长达1小时“强硬”的劝说下,廖某终于相信对方是诈骗分子,放弃了异地送钱的想法。随后,民警协助廖某删除涉诈APP并验证手机无残留木马,核查了廖某账户有无其他疑似电诈转账,在廖某手机上安装了“国家反诈”APP强化防护。
诈骗手法深度拆解
新型套路:“短剧任务+”陷阱
诈骗分子利用近期短剧热潮,嫁接传统刷单骗术:
虚假高薪任务 → 要求预付“协议金” → 伪造返利截图 → 卷款消失
关键话术特征:
“签署保密协议才能领取豪华任务包”
“现金交付更安全,避免留下转账记录”(诱导脱离银行监管)
网络刷单诈骗:凡是声称“网络兼职返佣金”的刷单任务,都是诈骗。
网络贷款诈骗:避免相信“零门槛”“无抵押”等旗号,需预付手续费或保证金的均为骗局。
冒充公安机关、银行人员。以涉嫌犯罪、洗钱等为由,以证清白、提供安全账户进行验资,引诱将资金汇入嫌疑人指定的账户。
冒充老师或领导诈骗:通过QQ或微信索要“培训费”或“汇款”的信息,需核实身份。
红包返利诈骗:声称“发红包返利”的活动,多为针对未成年人的骗局。(邱毅)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