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泸州市江阳区南城街道上平社区百年黄葛树下,一场以“黄庭坚在泸州”为主题的“江阳故事坝坝会”吸引80余名居民参与。泸州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吴茂华通过诗文、书法、历史故事,系统梳理北宋文豪黄庭坚与泸州的千年文脉联结,展现其贬谪文化中的坚韧精神与当代价值。
诗书为媒:解码黄庭坚的泸州印记
吴茂华介绍,黄庭坚虽贬谪戎州(今宜宾),但其宦游足迹与诗文创作深刻影响泸州。他亲书“玉蟾”题刻于玉蟾山摩崖(现存280余通五代至明代造像,为国家文保单位),留下《荔枝绿颂》《苦笋赋》等作品,以“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对比贬途困顿与泸州温情,更以“山自白云江自横”等诗句传递禅意哲思。
“黄庭坚将困顿灵魂融入泸州风物,赋予荔枝绿‘重碧色’的诗意、苦笋‘小苦成味’的豁达,其‘穷且益坚’的精神成为泸州城市品格的重要源头。”吴茂华说。
古树为根:坝坝会激活文化认同
作为系列活动之一,本次讲座选址百年黄葛树,既因该树承载泸州“拜古树为保保”的民俗记忆,更因树下口耳相传的黄庭坚故事成为文化纽带。上平社区党委副书记向丽介绍,自2024年启动“江阳故事坝坝会”以来,已举办28场,平均每场80人参与。
“此前以‘黄庭坚与泸州酒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让居民主动追问‘滴乳泉’‘拙溪’题刻渊源,文化认同在对话中生长。”向丽表示,社区通过“古树认养”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结合,居民在认养古树过程中深化对黄庭坚诗文的理解。
古今对话: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活动中,吴茂华提出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利用”三原则。他建议开发“黄庭坚诗酒文化线路”,串联玉蟾山、锁江亭等遗迹,并推动黄庭坚书法、诗词进校园。南城街道计划以黄葛树为核心打造文化广场,通过数字展陈、沉浸式展演等形式活化历史场景。
“百年黄葛树历经风雨仍枝繁叶茂,正如泸州文脉在民间守护中生生不息。”吴茂华强调,让黄庭坚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方能实现“一川明月照泸州”的诗意传承。(岳东)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