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源”—黑龙滩水库
水域面积达26平方公里的黑龙滩水库烟波浩渺,景色秀丽。可你知道吗?她最大的功能却是担负着仁寿、眉山乃至部分成都区域300多万人口饮水和120万亩良田灌溉。这个“生命之源”的平安守护者,正是扎根于此的仁寿县公安局黑龙滩派出所。
1972年设立的黑龙滩派出所,守着180平方公里山水画卷,她既是一个偌大的生命之源“大水缸”,又是一片不可复制的生态宝区域。水质安全是头等大事,黑龙滩派出所传承了修建水库时那股“全民参与”的精气神,摸索出一套充满“山水特色”的治理新招,把平安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让守护更有温度和情怀。
警务站建在“最需要的地方”矛盾化解快 安全感倍增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黑龙滩镇四海安置片区聚集了超过本地80%的人口和单位,也成了警情最集中的地方。黑龙滩派出所因地制宜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把联勤警务站直接建在四海社区核心,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前沿,实践证明,该办法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益。
便民警务站
“以前有点纠纷,要跑所里,费时费力。现在警务站就在楼下,民警常驻,小矛盾现场就‘消化’了,感觉踏实多了!”四海社区阙大叔有感而发。
警务站变“枢纽”:这里成了“一站五联”的核心——治安联防、矛盾联调、隐患联治、事件联处、平安联创。相关部门、社区干部“常来常往”,信息共享、快速响应。
成效看得见:警务站运行以来,片区警情降了17%,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38%!群众身边的“小烦恼”少了,看得见的平安多了。
警民联手织密“环湖防护网”
“岛主”“守湖人”齐上阵。面对碧波荡漾的72座岛屿和辽阔水域,光靠所里那点警力可不够。黑龙滩派出所再次拿出“全民参与”的法宝:
发动“老熟人”在11个村(社区)和24家热心商户建立据点,组建多支“守坝”“守湖”“守空(天空,防无人机违规飞行)”义警队。巡逻、劝导、预警,他们是民警的“千里眼”“顺风耳”。
创新“名誉岛主”,在熟悉水域环境的本地居民、环保志愿者中,精挑细选72名积极分子,授予“名誉岛主”称号!
“咱不图啥,就图这湖清水能一直甜!”首批岛主张大爷说,“经过培训,我们协助民警巡查污染隐患、宣传水源保护政策、劝离违规活动,为保这‘大水缸’出份力!”
“民辅警+岛主”:一个岛主包保一片水域、岛屿,有情况随时报给包片民警。所里的综合指挥室运用智慧平台,精准派单、指挥调度,确保岛屿、湖面、岸线联动呼应,无缝衔接。这套模式,真正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环湖防护带”。
服务零距离
服务零距离:“码”上沟通有温度,护“童”护企护到家。基层治理的核心,是人、是家、是社区。黑龙滩派出所在“服务群众”上下足了功夫:
“安平”二维码畅通渠道:小小的“安平码”贴在社区显眼处,一扫就能反映问题、求助咨询,“手指动一动,民警就收到,方便!”居民李大姐说。
“警民议事厅”搭心桥:定期开厅,居民代表、商户老板、企业负责人坐下来畅所欲言,“提建议、说困难,民警真心听、认真办。”
“田妈妈驿站”暖童心:联合各方力量成立“田妈妈驿站”,搭建起 “家-校-社”三位一体的防护网。重点是什么?护“未”成长!
“护阳联盟”守护未来:联合妇联、检察院、社区、学校组成50余人的“护阳联盟”团队,紧盯涉未成年人风险。该联盟成立以来,已成功劝阻7起未成年人的冲动行为,及时挽救了8个濒临破碎的家庭。“看着孩子们能回归正轨,家庭重现笑容,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田妈妈驿站志愿者陈老师说道。
服务零距离
荣誉:集体三等功3次、全省最强支部、全省预防化解矛盾成绩突出集体……这些沉甸甸的奖牌背后,是他们日复一日的用心守护和辖区群众实实在在的安心笑容。
从波澜壮阔的水库建设,到润物无声的平安守护,扎根黑龙滩畔的这抹“警察蓝”,用创新和实干践行着新时代“枫桥经验”。他们以“小支点”撬动“大治理”,将警务工作沉入社区、融入山水、落到指尖,在三百万人赖以生存的水源湖畔,筑起了一道守护安宁的“新时代堤坝”。(邱毅)
责任编辑:刘世彬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