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

顾秀莲:引领新常态扎实推进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17-05-27 17:18:1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北京(记者 杨锈祯 张婧丹)2015年11月18日上午,2015中国节博会暨节能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峰论坛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拉开帷幕。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在论坛上阐述了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重要意义及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任务,她表示:加强节能低碳技术创新与推广,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根本途径,是统筹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举措。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今年4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和制度体系,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首次增加了“绿色化”。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首先,顾秀莲对此次节博会表示肯定,她说:“此次节博会以‘绿色生产、绿色生活’为主题,展示国际国内先进的节能低碳技术与装备,同时汇集节能减排领域的各方政要、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开展有高度、有深度的对话交流,非常契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内在要求和绿色发展的世界潮流,是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务实之举。”同时,顾秀莲指出,“绿色化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本质上要求提高发展方式、空间布局、生活方式、制度体系等方面的绿色化程度。我们要努力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扎实推进绿色发展,走一条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此外,顾秀莲从五个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出新要求:
    第一,推进发展方式绿色化。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中国更是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而复杂。绿色化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出路。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向绿色化要生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大力发展以节能环保产业为代表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国民经济绿色化程度。
    第二,推进生存空间绿色化。城镇和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主要空间,也是绿色化的主阵地。要尊重自然格局,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科学确定不同区域的开发强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空间布局。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绿色城镇化,使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建设美丽乡村,使生态文明向农村延伸拓展,惠及广大乡村群众。
    第三,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绿色化的伟力在于人民群众,它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生态文明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领域。要实现生活方式绿色化,首先要转变观念,大力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生态共识”。其次要落实于行动,切实推动社会公众在日常生活细节上,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引导更多人崇尚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把广泛的“生态共识”转化为扎实有效的“生态行动”。
    第四,推进制度体系绿色化。绿色化需要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保障。要坚持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绿色化的全过程,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用法律和制度保障生态文明的加快推进。实施有利于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政策举措,加快形成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刚性约束、柔性引导,进一步规范资源开发利用行为,坚决遏制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追求发展速度的短视行为,推动国民经济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
    第五,加强国际绿色化合作。绿色发展没有国界,一国的环境状况势必会影响到世界各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秉承平等、互助、合作、共赢的宗旨,加强绿色科技国际交流,加大绿色产业国际合作,促进各国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共同实现绿色发展。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能源资源,能够从源头上减少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实现使用相对较少的能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社会。大力推进绿色化、加快建设生态文明,节能工作大有可为。最后,顾秀莲表示对2015中国节博会寄予厚望,“本次节博会和系列论坛是推动节能低碳先进技术普及推广、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探索和尝试,希望有关方面及时总结经验,以实际效果为导向,不断深化提升,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张婧丹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