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文人书画家刘耀华的三个绰号何来?

发布时间:2019-09-18 22:05:1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一峰 报道)书画家刘耀华不仅艺术精湛,又出了不少文学著作,被业内称之为“文人书画家”。最近,随着他两部艺朮理论著作问世和近年来为众多书画家写评论,人们又新送他绰号:“艺朮理论家和评论家"。

他是作家,他把文学诗赋融入书画, 业内称他:“文人书画家”

刘耀华现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书画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中国装饰协会美朮艺委会副会长、秘书长、艺术总监。 他出身书香门弟,为明代布政使、资政大夫刘汉儒玄孙。其祖上擅长书画,父亲号称“西之”。 刘耀华6岁跟着父亲习书画,16岁考取广州美院中专班,参军又从事文化工作,后拜著名画家石齐为师。

人们称刘耀华“文人书画家”是靠他的真才实学。他出版过多部长篇小说和长篇叙事诗,他喜欢歌赋,喜欢音乐舞蹈。你看他的画和书法,扑面而来的一种文人气息。他作画从来都是自己作诗。国画《紫珠》,他自己题诗:“山野春来似画图,层恋叠嶂花平铺。松排幽谷千层翠,唯有藤蔓挂紫珠。”欣赏着洋洋洒洒飘下来的串串紫藤花,在品味着他的诗,让人由衷的欣慰。再看那国画《葵花》图,他题诗:“追着朝阳笑脸迎,阔叶潇洒比芙蓉。漫山遍野黄金甲,颗颗丹心向日倾。”寓意着我们每个人颗颗红心始终心向共产党。

他画的松鹤图,古松与涛涛江水旁边一只仙鹤登高望远。松与鹤,许多画家习惯提款“松鹤延年”,可刘耀华提款却别具一格,寓意大气深远:“连天碧波江上流,古松起舞唱枝头。祖国山河无限好,仙鹤也来展歌喉”。 诗情画意,歌颂祖国大美河山,满满的正能量!

两只仙鹤对歌图,他作诗:“东风尽吹花如潮,藤如盘龙上九霄。双鹤飞来赏不尽,山谷比赛响歌谣。” 还有他画的红果,题诗:“苍茫大地树荣荣,放眼望去漫山红。丰硕果儿盈盈笑,歌唱祖国好年景。”

国画《雄鹰》,他题款:”雄鹰展翅跃长空,茫茫大地鸟瞰中。翔翥云天千万里,搏击风雨显神功。“ 比喻祖国像雄鹰,鹏程万里。又鼓励人们在事业上、学业上等方面,奋力前进、敢于拼搏,以此迈向未来,如同 雄鹰展翅翱翔一样!

国画《石榴》, 他提款:“华夏石榴大如盘,颗颗红心抱成团” ,告诉国人,要团结的像石榴籽那样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国 画《牵牛花》,他作诗“处处是家随地浪, 涧草山花自在芳”。 幽默诙谐的提款让人在笑中领会到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教育人们走到哪里就要在哪里生根 开花,只要务实工作,花香蜂自来!国画《交响乐》,这副满构图花鸟画,各种鲜花迎着春风竞相怒放,寓意祖国,在党的英明领导下,改革开放带来一派昂扬生机的大好景象;国画《春歌》,他作诗:“紫林谁吟东风破,踏着锦绣唱春歌”,引用人们喜爱的歌曲《东风破》中的一句词,新颖又具有寓意, 启迪人们,只有勤劳奋斗,才有幸福,才有锦绣前程,才有更悠扬的歌声......。

《幽谷间》这幅画,表现莽莽幽谷还在冰冻雪封,那青松枝叶正布满融融雪花。一夜间,春风吹来,幽谷中那冰封雪融中的繁花,乘着春风, 冲出幽谷,竞相怒放。赞扬我们党大胆实行改革开放,打开人们灵魂冻窟, 雪化冰溶,歌唱党的春风给新时代融入改革潮流,神州大地繁花似锦,祖国长空乐曲如潮!《幽谷间》这幅画看似平淡,却表现了刘耀华深厚的文学内涵。紫滕花代表吉祥,许多画家直面画紫滕花,题款“紫气东来"。刘耀华却把文学的暗喻和明喻巧妙的结合起来,画面巧妙构图,松拍枝叶上布满雪花,松枝后绽放无数绚丽多彩的紫滕花。这种表现“紫气东来"蕴涵 着刘耀华何等的文采?你看!那雪后,那幽谷间,那迎着风霜,那一簇簇冲出来的紫滕花多么富有诗意!刘耀华这种“紫气东来",别开生面,一簇簇紫花从神密的雪松后萧洒冲出幽谷,大气磅礴,英姿洒脱! 这是静和动的搭配,是单调与精彩的结合, 是文学诗赋的融入。 他把党中央声音融入国画,启迪人,教育人,传播正能量!向人民群众送来了好的精神食粮!

人们说,“刘耀华的作品,紧跟时代,启迪人,教育人,充满正能量!”他的国画,坚持传统,又从西画中汲取营养,把素描、色彩揉进国画,多彩斑斓。其艺术风格,融入他的狂草与篆书,融入浓郁的文学气息,笔墨洒脱, 神韵天成,构图大气磅礴。他的多幅作品在国内画展中获奖,许多作品被国内外收藏。

刘耀华是一位著名书法家,几十年来,临池众多历代名家书贴,真草隶篆样样精通。学习书法,家人说,“他下的功夫常人难以承受,三伏夏, 他光着膀子,穿着裤头,满身汗水往下淌,练习书法的报纸,一捆一捆向外扔,有时候为一个字练上百遍。”他多年临池《秦诏版》、《石鼓文》、 《散氏盘》、《毛公鼎》、《峄山刻石》、《张旭》、《怀素》、《王铎》 等古人书帖。青年时期,家乡许多人家都挂有他的书法中堂。其方体篆书古朴秀美,草篆别具一格;大草书法,笔势游动飞舞,线条凝练柔韧,节奏澎湃激荡,气势豪迈恢宏。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曾为其书法写题跋:“文以载道, 以文会友”。

刘耀华认为,一个有潜力的书法家,不仅考验书法家艺术功力,还要考验其文学底蕴,还必须有一种大气胸怀与激情。刘耀华就是将他的文学与诗赋融入大草书法中,追求节奏、韵律、 充满歌赋。他先后出版过长篇小说《80,90交响乐》、 《青春青春》、《沸腾的原野》和发表过众多短篇小说、散文和诗歌;打开百度,那《河南日报》发表的抗日英雄耿谆长篇叙事诗《怀念耿谆》更显他豪迈的气概和知识渊博的书卷气。 人们看他的大草书法,那些文学和诗赋的融入,大气磅礴,潇洒浪漫!

大草,也叫狂草,是书法中的巅峰被称作“阳春白雪”。大草的难度不仅在于技法,还在于天性的浪漫才情的发挥,在于文学诗赋融入和良 好的创作心态。诗性的浪漫虽然是天赋,但也在于后天的培养和挖掘。刘耀华每写一幅作品,他把文学与诗赋融入,激起胸中浪花。书写毛泽东诗词《浪淘沙.北戴河》,他调动他文学描写大海波涛的情景,调动他创作诗歌的激情,挥舞长峰笔尽情挥洒,充分表现毛主席当时那种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的胸怀。诗中“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那是宏大的场面!他领会毛主席写诗时是多么大的气魄!他过去文学创作,体验并写过磅礴大雨连天碧海的壮观情景,写过此类诗歌,还为长江抗洪抢险战士写过豪迈歌 词。所以诗情大发,他挥舞手中的长峰笔,一路奔放,无一字不飞动,无 一字不活泼。狂放、豪纵的气韵,犹如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 的感觉,仿佛浪声如雷如山的汹涌澎湃,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他的整幅作品一气呵成,形成一个连绵不绝、气韵灌注的整体的审美意象。 呈现出一种不离开法度而又出神入化、变幻万端的奇丽雄壮之美。

书法结构、章法、形式组合中,有许多对立的两方面。如大小、粗细、 方圆、曲直、迟速、轻重、肥瘦、疏密、虚实、欹正、浓淡、生熟、长短、 干湿、松紧等,只有在对立统一中求和谐,才能构成一件好作品。他大胆制造矛盾,然后再解决矛盾。刘耀华常说,“大草书法要是一点大开大合都没有,还叫什么大草?要敢于制造险绝,然后再使它复归平整”。他在书 写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诗词中,16 米长卷,他制造了10多处矛盾,章法布局参差错落,奇趣横生,其感情起伏,融入文学诗赋,带动着线条和字形结构的变化,轻重、长短、曲折、俯仰,一句句,一字字跌宕起伏,大小错落,上下映带,翰逸神飞,一气贯穿始末,各具姿态,较好地表现出了诗词中的艺术效果,将苏轼的思想与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刻画得极富感染力。整幅作品,用笔变化莫测,法度严谨,纵横跌宕,大气磅礴,看后令人神思飞跃,激情奔放!

刘耀华说,好的大草书法要具备线条美、墨韵美、结构 美、章法美、意境美,而线条美中的力感是大草的生命。他在书写《岳阳楼》节选这幅作品中,足以看到他书法的笔力。其线条奇绝,像泰山峰峦,突然高耸,又忽然来个山野狂风。上下字的抑扬、行与行的穿插避让,线条浓淡与飞白, 真乃之“狂”!通篇如暴风骤雨袭来,如江河汹涌而奔下,线条的流畅奔 放,使得无一字不飞动,无一字不活泼,通篇让你欣赏那壮丽河山,仿佛愉悦那悠扬动人的歌赋!

大草书法,讲究“欹侧与平衡”、“呼应顾盼”、取侧势与险势”、 “参差错落”、“疏密对比”、“上下开合”、“迎让穿插”、“变化多 姿”等。看刘耀华的大草《观沧海》,有一种强烈的‘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创新意识:轴线的尽力摇荡,字形伸缩收放的有意“擒纵”,行间的挪移、错位,费尽心力地刻意制造章法之中的纵横丘壑等。开笔写“东 临碣石以观沧海”时,他淋漓之至融入诗歌、文学和音乐,大胆地取侧势、 取险势;当写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时,他的笔势游动飞舞,线条凝练柔韧,像奔腾的波涛,字形立刻纵横跌宕起伏。通篇如万马奔腾,其章法布局错落有致,节奏澎湃激荡,气势豪迈恢宏。同时把黑白、浓淡、虚实、 疾涩、揖让、顾盼、长短、主次、大小、疏密、粗细、刚柔、俯仰、曲直、 方圆、向背、断续、首尾、起伏等变化统一表现和运用于整幅作品中,使整篇产生了势奇形诡、奇幻莫测的审美效果。通过章法布局上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虚实相生,互补互生,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融为一体,磊磊落落,洋洋洒洒,体现出大草书法狂放、瑰奇、纵逸的大美艺术风格。

刘耀华不仅大草书法受人欢迎,他的篆书和行书亦是功力深厚。其大篆书法取法金文、石鼓等大篆笔意而出,博取先秦篆书笔意,吸收了汉篆成分,以柔毫出,形丰体实,骨力坚韧,提按起倒富于变化而不失锋芒和金石味。 其方体篆书被称为一绝,他汲取《峄山刻石》营养,又从清邓石如和杨析沂篆书中 出,学古而不泥古,呈现雄强出金文的雍容苍茫。《宿云门阁寺》等几首诗,其姿态不以错落跌宕出彩,而以气息淳正取胜。其以方笔为多,线条凝炼劲拔,画如屈铁,内含筋力,既刚又韧,富有弹性;其笔锋转折或交接处亦方亦圆,无一圭角,不露起收笔痕迹,其精谨不放肆,象形意味浓厚,线条温润遒劲,沉着而又痛快, 笔墨不作虚动,下笔章法有序,线条厚实,起笔墨浓, 收笔稍枯,字形紧但非节节控制,又以飞白出空灵。这种笔画既不象玉润珠圆之匀称,也不象邓氏篆书一泻千里,风格特立。人们说,这种既纯正古雅又含阳刚之气的方体篆书,更受人亲睐。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对其作品给予高度的肯定,并为其作品题跋。

文气、潇洒、稳重是刘耀华的性格。这种性格表现在他的行书中却揉进了他文学诗赋的潇洒。他说,潇洒表现在书法中是一种心情,一种精神,一种豁达;潇洒也是一种风度,一种豪情胸襟,一种大度。刘耀华的行书,不激不厉,风规自远, 从中看出他的厚重典雅,气 韵流畅,极富力量感和节奏 感。其笔势古雅,娇若如龙, 宛若自由,使人得到轻松美 的享受。同时,也足以看到 他学习“二王”和王铎书帖 的功底。宋朝郑思肖《寒菊》 和苏东坡《初到黄州》这两首行书,是清朝何绍基书体, 这种书体比较难写,要求在练好各种书法基础上理解何绍基笔意。他学贴而不泥贴,把篆隶书法的笔意融入自己的行书中,裹锋用笔,取篆 隶意趣,横画取左低右高之势,竖画则取弧形,章法布局起伏跌宕,点书方圆交错, 线条精细相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疏密错综有序,天然质朴,温柔敦厚、 灵动遒劲,其质朴甚至稚拙的造型特征,实在是雄强而具新鲜感的。由于他的书法功力深厚,多次在国内大展中获奖;作品先后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李白馆纪念、王铎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等多家纪念馆收藏和被国内许多碑林勒石。2002 年,英国克莱德本大学把他的一副篆书悬挂在会议室,以示炫耀。

出版和发表众多艺术理论和评论,人们又送他绰号: 艺术理论和评论家

刘耀华在刻苦学习书画的同时,他十分重视研究书画理论。他说,一个真正有后劲的书画家,必须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因此,在刻苦临摹古人 各种书帖的同时,他钻研书法理论。先后学习了《中国书法史》、《书画 鉴定概论》、《书法篆刻技法研究》、《书法篆刻创作与研究》等。

研究书法理论,他沿革书法史,从文字起源,到文人书法,历代帝王等进行剖析,从中寻找论点论据。先秦时期的书法一直是书法界关心的重要问题。由于时间久远,资料少,给研究带来许多问题。他翻阅了大量资料,提出了文字作为一种政治实用工具,从而使书法艺术得以产生的重大 理论。他从三个问题提出:一是观物取象,人化自然是书法艺术产生的源泉;二是汉字向书法演变,政治使用功能起重要作用;三是毛笔的运用, 使书法艺术逐渐趋向“美”化。文章发表后,被称为极具新意。

接着,他从众多古代书法家的背景、经历、书法特色等,研究“商周尚象”、“秦汉尚势”、“晋代尚韵”、“南北朝尚神”、“唐代尚法”、 “宋代尚意”、“元代尚态”、“清代尚质”八大特点;研究崔瑗的《草书势》、蔡邕的《笔论》、传卫夫人的《笔陈图》、王羲之的《笔势论十 二章并序》、王僧虔的《笔意赞》、欧阳询的《三十六法》、孙过庭的《书谱》等;他还研究了秦诏版、小篆的古朴生动和奇诡多变的风采;王羲之和颜真卿作为晋人尚韵、唐人尚法的杰出代表,开宗立派;褚遂良不同于虞世南恪守智永家法,在继承中开创自己的独特境地,形成方向、力度、 笔势各不相同的调锋关节点细密精巧的技法;王献之不为其父王羲之所囿 ,博采众家之长,敢于创新,将张芝与王羲之的书法结合,走向以“奇” 、 以“险”求胜的新境界,创造的“破体书”和“一笔书”,打破了草书、 楷书的界线;颜真卿一反东晋禅意式的自然与空灵,以拙为美,与王羲之的书法形成强烈的反差;宋代书法家追求意境和富于个性的艺术创作,苏轼尚意思想,“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以禅理入书理,把尚意思想渗透到书法的各个方面;米芾进一步继承苏、黄的尚意思想,主张“率 意”、“天真”,“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黄山谷的超逸磊落、 洒脱倜傥;米芾的痛快沉着、八面出锋;以及赵佶的劲丽秀雅、陆游的峻健驰骋、范成大的疏朗有致、朱熹的沉稳精到等,风格各异;元明以赵孟頫、文征明、祝允明、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等为代表,书法由手卷、 册页形式逐渐向中堂、条幅、斗方等形式转化,形式别开生面的意境等。 刘耀华通过对历代书法家研究,他悟出:推动中国古代书法灿烂的重要因素是文人竞争,不断创新,使中国书法艺术不断走向辉煌。他总结三大理由:一是文人参与书法,个性特点各异;二是文人融入书法,不断创新,出现“百家争鸣”;三是地域产生“流派”,使竞争呈“劲旅”式发展。 他这一理论的提出,引起了书学界重视,很快被国家重要刊物发表,并被许多大学用于教学。

历史上各个朝代为什么书法的好坏与普及不一样?刘耀华大胆研究 历代帝王与书法的关系。他从唐太宗李世民刻苦学飞白书、武则天写有《升仙太子碑》、宋高宗、宋徽宗醉心书道后人所效法、清朝顺治帝的书法‘结构苍秀’、康熙的书法‘亢气浑涵’、雍正的字则挺拔苍劲、乾隆的书法气势恢宏等。通过对历代帝王与书法关系的研究,他得出结论:中国古代 书法之所以一浪高过一浪,与帝王的推崇至关重要,帝王崇尚书法,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向深度广度发展。

理论探讨与两年多辛勤笔耕,2004 年,第一部与别人合写的《汉字书写规则》出版。不久,他又独着出版了书法论著《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得以发展的五大因素》。还在报刊杂志先后发表了《秦诏版与峄山刻石书法比较研究》、《论金农书法敢于创新的“五不同”与他走向艺术巅峰的“四大秘诀”》、《从清代书学领军人物分析论清成为中国金石学巅峰的四大因素》、《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璀璨的五大成因》等理论文章,在书法界受到了好评。

在研究书法的同时,刘耀华重视美术理论研究。2010 年,领导让他担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书画艺术研究中心和中国装饰协会美朮艺委会领导工作。他接触众多艺术家,他发现许多画家由于缺乏艺术理论指导,理念因循守旧,技艺进步迟缓。他说,画家不仅技艺精湛,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才能不断向艺术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才能给人民群众送去美的精神 食粮,给后人留下不朽作品。他决心在练好国画技艺的同时钻研美术理论。 他家紧邻的一所大学借书对外开放,他办来借书证,有空就去图书馆翻阅 美术理论书籍。几年来,他先后钻研了《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 《外国美术史》、《印象派与早期现代主义的风格》、《西方当代艺术的 风格》、《20 世纪中国书画的风格》、《中国当代艺术的风格》、《中国 传统艺术品的鉴赏与收藏》;以及《中外美术比较研究》、《近现代美术 思潮研究》、《中国画论与书论》、《西方画论》、《中外美术史专题研究》、《美术批评与理论研究》、《中国画(山水)技法研究》、《中国画(山水)创作与研究》、《中国画(人物)技法研究》、《中国画(人 物)创作与研究》、《中国画(花鸟)技法研究》、《中国画(花鸟)创 作与研究》、《油画创作与研究》、《水彩水粉画技法研究》、《水彩水粉画创作研究》、《地域与民间美术研究》等。

书法与美术理论双翼并飞,为他书画艺术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使他对中外书画以及当今和未来书画艺术的走向有了新的认识和方向。理论和艺术的提高,使他对书画界、艺术界有了鉴赏能力,他一方面书写理论文章,一方面给书画家写评论,几年来,他先后为焦墨山水画家刘兆林、 中国名人书画院山水画家史贵仁、太行山著名山水画家徐振捷、青绿山水画家吴留成、花鸟画家中国铁菏创始人刘德功、中国著名工写花鸟画家焦俊显、李苦禅入室弟子中国著名花鸟画家刘国卿、中国著名幽默人物画家扈恩龄、中国著名版画家秦长标、中国书法家兰亭奖获奖作者刘尊法、菅志民、中国著名大草书法家黄超予、北京翰墨龙腾书画院院长、著名泼墨、 泼彩山水画家刘玉才等20多人写了书画评论。2018年11月,某影视公司拍摄军旅片《青春正道》,制片人请刘耀华写评论,他对这部指导军人成长的影视剧非常重视,连夜写评论,许多媒体纷纷转载。

书画界对他的理论给予了高度评价,人们说,刘耀华的理论著作《中国古代书法得以发展的五大因素》一书,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指导作用 ,选题重大,理论创新 ,填补了中国书法理论空白,是指导新时代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一部难得的论著”;说他的艺术评论,客观公正,切中时弊, 不夸大,不丑化,言简意赅,使读者如饮甘泉,使被评论者起到了鼓舞指导作用。大家都愿意和他做朋友,称他:“艺术理论家和评论家”。

他背着书画走天涯为抗日英雄题词;他帮助9名孤儿呕心沥血寻亲。他的座右铭:

为公益事业画到老捐到老

刘耀华的座右铭:“只要为公益事业,我愿意画到老捐到老!”他有两件事被社会传为美谈。

第一件:2014年8月,人民网、新华网、《河南日报》、《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和国内许多媒体纷纷刊登大幅消息:刘耀华身背书画走天涯,为“花冈暴动”抗日英雄耿谆题词。

“花冈暴动”事件震惊中外,耿谆是中国人在日本国土领导700中国劳工打响抗日第一人!1944年7月,出身河南襄城县的耿谆随大批中国劳工被日本侵略者押往日本秋田县花冈町做苦役,同去的有年仅11岁的儿童、 也有七八十岁的老人。在繁重的苦役中,劳工们受尽折磨,有的被鞭打致死,有的被施以炮烙,极度的饥饿使他们以野草充饥,甚至发生了吃死人肉的惨剧。忍无可忍之下,耿谆挺身而出,率领 700 余名中国劳工奋起反 抗,于 1945 年 6 月 30 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花冈暴动”。130 人在这次 暴动中罹难,耿谆被判死刑。因逢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耿谆才幸免于难。 日本投降后,这位反法西斯英雄先后7次赴日本东京法庭告状,以讨还日本侵略者欠下的血债,成为“民间向日索赔第一人”。

“花冈暴动”震撼日本,震惊世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 令世人赞颂的中国劳工的英雄凯歌。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这一事件,当年,周恩来、郭沫若、廖承志等领导亲自过问,廖承志、郭沫若先后发表声明, 揭露侵略者罪行,提醒中国人民警惕日本帝国主义复活。

耿谆出身书香门第,不仅领导劳工杀日寇不怕死,又是著名书法家。 为了告诫后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他和书画家刘耀华研究,决定用书法的形式把“花冈暴动”的经历记录下来。2000年2月,87多岁的耿老英雄不顾天寒地冻挥毫泼墨用行书写“花冈暴动”的全部经过,刘耀华则用大草书写廖承志、郭沫若“花冈惨案”的声明。二人合写“花冈暴动” 书法百米长卷,新华社向全国发了通稿,全国各新闻媒体纷纷转载;《中 国书画报》、《书法导报》还刊登了俩人书法长卷图片。之后,耿谆对刘 耀华说:“我老了,你还年轻,多找些书画家联袂续写“花冈暴动”长卷, 从百米写到千米.....世世代代写下去,要告诫后人:国败身无主,国胜死亦 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012年8月27日,耿谆老人走过他99岁高龄,与世长辞。刘耀华怀着悲痛的心情将他和耿谆英雄合写的百米书法长卷展现给世人,又在《河南日报》发表了《怀念耿谆》叙事长诗,引发了全国众多书画家同书《怀念耿谆》诗续写百米长卷的热潮。许多群众纷纷要求将《怀念耿谆》诗和书画作品建一座碑林,成为弘扬抗日精神的红色旅游圣地。

从2003年,刘耀华背着书画,南下北上,到杭州、广州、海南,北京等地请名人题字。请名家题词最难的是找人,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有时为求一副墨宝他捻转找了许多人,欧阳中石是书法名家,为了求书法中石先生写碑林名字,他给一所大学白打工半个月工,还拿了5副书画作品送给办公室人员。结果,他“三顾茅庐”三次都被“把门”人员挡在门外。中午,患有低血糖的他饿得眼冒金花,去学生食堂吃饭,由于没有专用饭卡被拒绝,多亏不留姓名的一位教师刷卡才吃了一碗面;他去求原书协副主席李铎将军题词,连续找了四个军队朋友也没办成,一位素不相识的好人叫田世晋,听说耿谆的事迹后,亲自给在《中国文化报》工作的好友王晋军主任打电话让他帮忙,王主任当年采访过李铎,于是亲笔给李铎将军写信。带着这封信,刘耀华冒着大雪去军博找李铎将军,也没能求来。2015年盛夏,请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80多岁的李燕杰先生题词, 为了不打扰老人午休,中午,他一个人坐在楼道里等待。李老被刘耀华的精神深深感动,当场挥毫为耿谆写下“宁为战斗死,绝不忍辱生”大幅榜 书。在刘耀华的努力下,中国书协副主席吴东民、部分省书协主席、王橙、 陈天然等;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和全国书法大奖的作者郑庆伟、菅智民、 沈长波、郝国斌、薛党军、郭全忠、刘根、史俊领、刘尊法、米启伟、王 应干、武宏伟、范大岭、张振发、董国宾、黄超予、马青春、鹿芳等近百名作者纷纷挥毫续写长卷。全国不少画家也纷纷用画笔表现耿谆与众劳工暴动的壮烈场面,表现耿谆的英雄气概,表现他高风亮节的民族精神。北京画院著名画家王培东、著名铁荷画家创始人刘德功、花鸟画家李林君、 留日归国华侨著名画家蒋开发、齐鲁书画院院长刘国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平顶山市美协主席彭善喜、中平能化神马书画院院长韩和平、年逾70岁的著名工笔人物画家凃建毅、中国著名幽默人物画家扈恩龄、著名版画家秦长标、人物画家高武昌、申建军等花费一个月功夫画出了巨幅“花冈暴动”场面,人物众多,场面震撼。

请找名人续写长卷,路费、食宿和其它费用花销比较大,许多书画家无私奉献,从不收费。但也避免不了个别人礼尚往来及吃住行等正常花费。 刘耀华本人是书画家,在书画市场低迷情况下每幅花鸟画只卖几千元,为 了筹建“怀念耿谆”碑林,他几乎把自己的工资连同卖画的钱都搭上了! 可他却省吃俭用,白天住小旅社,饿了有时吃方便面,渴了买瓶矿泉水。

收藏名人为英雄题词,刘耀华与专家策划建文化与红色旅游特色小镇, 提出发展五大产业:(一)将已有的全国著名书画名家为花岗暴动英雄耿 谆英雄题词作启动,再征集全国名人书画,从建立全国书画家作品集散地为基点,建一流全国书画拍卖基地,吸引全国人民赶大集,竞相买卖书画, 成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基地;(二)全国捐资建花岗暴动英雄雕塑群,叫响国际红色旅游基地;(三)与中国书协、中美协一起,年年为金榜(获奖)者刻碑,叫响中国优秀文化;(四)组织全国书画名家参加国家“一 带一路”活动,引导中国书画走向世界;(五)引国内外企业家在园内建旅游、康养、休闲、餐饮等多业,由文化产业推动中原大旅游业。刘耀华呼吁企业界、单位和有志之士积极参与这一文旅产业。

第二件事是刘耀华帮助9名孤儿寻找失散多年亲人。这一善事曾引发 社会轰动!2010年 8 月的一天,他和书画家们聚会,无意中一个姓吕的画家告诉刘耀华说,她是一位孤儿,多年来自己找亲生父母渺无音信。

小吕被抱养时间是1970年前后,茫茫大海上哪儿寻找她亲生父母? 刘耀华帮小吕四处打听,终于有了一点信息:送养她的是市建公司职工况水林的妻子,况水林无儿无女,家又不在本市。提供情况者说,况水林早已去世。

况水林原籍在哪里?他妻子是否活着?刘耀华首先到况原来的单位去调查了解。他向公司说明情况,查阅况水林档案,终于有了进展:况水林是上海市崇明县新河镇人,档案显示,他妻子既便活着也90多岁了。

她还在人世吗?这仅有的一线希望,刘耀华没有放弃,他决定“继续 吃葫芦找根”。千里之外的上海,让他突然想到20年前他做过一件好事, 曾帮助一个复员干部办理对调,使夫妻团圆回到了上海。他当天夜里就给这位朋友打电话,让他帮助寻亲。没想到,这位朋友第二天就驱车来到崇明县新河镇调查,消息很快反馈过来:况水林妻子叫顾有郎,现在福利院, 正瘫痪在床。

把别人的孩子送人是件不光彩的事。顾有郎开始不说,经过循循善诱做工作,结果,她一下子交代经她手抱走9个孤儿的事。但是,由于自己年龄大,时间长。9个孤儿分别叫什么,都送给谁家,她记不清,只能用微弱的谐音说个大概。

有了这点信息,刘耀华顺藤摸瓜,去公安局、去街道、去单位...展开大搜索。他跑遍全市大街小巷,雨天、下雪,他全然不顾。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时间艰辛寻找,9个孤儿他找到8个亲生父母!

8 个孤儿回上海寻亲,崇明县新河镇附近村庄如赶大会,人山人海, 母亲抱着失散多年的儿子、姐姐哥哥抱着归来的弟弟.....亲人们流着喜悦的泪花,交织在一起。8 个孤儿回来抱着刘耀华,满脸热泪说:没有您,我 们永远找不到亲生爹娘,是您帮我们圆了寻亲梦,我们永远忘不了你的恩德!

现在,还有一个孤儿的亲生父母没找到,刘耀华已经做好了准备,他决定抽出专门时间,背着书画再去上海帮助继续寻找。

刘耀华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实践自己的诺言:“为了公益事业,画到老捐到老!”

他一幅国画方在网上拍卖几千元;某影视公司用他的大草书法组织广告,一幅长卷几十万。刘耀华为了公益事业对自己的作品毫不吝啬。几年来,他先后为浙江残疾人协会、大冶博物馆、世界残疾人日、抗美援朝英雄部队、山东红色革命基地、全国希望小学等捐献了许多作品。2018年,某影视公司拍摄军旅电影,他一次捐献16米大草书法长卷8副、四尺书法和国画20多幅。人们说:“刘耀华为公益事业,总是慷慨解囊!

 

责任编辑:孔梓青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