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明日之星

江门产业发展获“一带一路”沿国记者肯定

发布时间:2019-10-21 11:05:0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流媒体记者走进江门(曲艺 摄影)

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报道)在第三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广东)国际传播论坛即将举办之际,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承办的“2019‘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流媒体湾区行”在深圳开启。来自阿富汗、巴基斯坦、马尔代夫、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印度、菲律宾、柬埔寨、老挝、蒙古、缅甸、斐济、汤加等1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流媒体记者组成采访团,走进深圳、江门、珠海等地,近距离感知广东的城市形象,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流互通。

10月19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流媒体采访团走进广东省江门市,近距离参观了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珠西创谷科技园等标志性建筑。

《斐济太阳报》记者塔莱伊采访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黎萌 摄影)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里,有不少华侨华人定居。对当地的记者而言,华侨华人的历史发展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斐济太阳报》记者塔莱伊在参观馆藏文物后表示,斐济有大量的华人华侨,他们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这些人也深深地融入了斐济社会。“斐济有很多唐人街,在许多斐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这些唐人街是他们了解中国最直观的方式。”塔莱伊表示,此次中国和斐济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无疑会推动两国在贸易、民心交往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我回国之后,会通过自己所在的媒体机构进行报道,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希望中国能和斐济在未来继续深化合作,把合作范围扩大至整个太平洋岛国地区。”塔莱伊说。

在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接受采访的老挝巴特寮通讯社记者马力占西(曲艺 摄影)

与斐济相似,老挝当地也有不少中国居民。老挝巴特寮通讯社记者马力占西表示,中老山水相连,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住在老挝的华人华侨已经深度融入当地社会。老挝有许多唐人街,在老挝的不少华人华侨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也会穿上老挝的民族服饰,打扮得像当地人一样。“有时候,我甚至分不清谁是老挝人,谁是中国人。”

马力占西表示,过去中老之间的交通还不太方便,但正在建设的中老铁路将改变这一状况。2020年这条铁路建成后,从昆明到万象的时间将大大缩短,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将更加便捷,人民之间的交往也将更加频繁。另外,老挝已有11个经济特区,为中国企业在老挝兴业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阿富汗时报》记者胡赛尼(左)在江门科杰公司(黎萌 摄影)

除斐济、老挝外,阿富汗、尼泊尔等国媒体记者肯定了江门市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阿富汗时报》记者胡赛尼在参观广东科杰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时表示,中国与阿富汗的合作范围广泛,阿富汗可以为中国的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中国也可以为阿富汗提供农产品出口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中国可以为阿富汗提供技术和人才,提高阿富汗的生产力和经济水平。”

胡赛尼认为,阿富汗可以借鉴中国的创新发展模式,学习中国的新技术。另外,阿富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至今鲜有人开发利用。如果中国和阿富汗合作共同开发这些资源,将会极大地带动阿富汗的经济发展。

在江门珠西创谷科技园接受采访的尼泊尔国家通讯社记者苏贝迪(黎萌 摄影)

尼泊尔国家通讯社记者苏贝迪在参观企业后表示,江门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做得非常好。“在珠西创谷,我看到了一家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 苏贝迪说,近年来,包括尼泊尔在内的很多南亚国家,都在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而这家公司生产的产品能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综合性技术支持。此外,苏贝迪还了解到江门当地企业与国外大学合作的项目,这为外国学生提供了提升能力的平台。“这些学生可以把他们在创谷学到的技能带回国内,推动自己国家的发展。”

责任编辑:孔梓青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