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壮丽70年】四川绵竹教育花开满园

发布时间:2019-10-28 11:21:3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迅(郭远乐 报道)强国必先强教,教育,是国计;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教育,更是民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翻开四川绵竹教育事业的“成绩单”,一组组数字显得格外抢眼,一个个成果令人兴奋不已。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四川省绵竹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已经从1950年的0.4%提高到2018年的1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从20%提高到100%,初中阶段巩固率从3.1%提高到99.5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1.1%提高到95.7%。变化如此之大,可谓旧貌换新颜。

办好每一所学校

各级各类教育取得重大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绵竹,一个乡镇一年难出两个大学生。

2019年高考,绵竹市参考人数1617人,普通文理本科一次性上线人数达1005人。

近年来,全市高中教育质量连年攀升,高考本科上线率、中考A等率连续多年领跑德阳……一枝独秀不是春,在高中教育跨越发展之时,我市其它各类教育也从“小荷尖尖”盛开成满园春色,“人人享有优质教育,人人因教育而出彩”的良好教育生态正在形成。

学前教育进一步优质普惠发展

绵竹市不断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幼儿“入园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2018年绵竹市共有43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0909人,幼儿园毛入学率100%,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义务教育进一步高位均衡发展

全市按照均衡化发展与现代化水平总体提升的要求,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2014年顺利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统筹推进。

近年来,为缓解城区就学压力,绵竹市调整城市学校网点布局,城东(第四)幼儿园作为全省首个建成的PPP项目已投入使用,城东新区中小学项目有序推进。同时,积极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和城区学校划片就近入学工作,确保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困而失学,确保每一个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等接受义务教育。当前,全市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适龄农村留守儿童入学率100%。

职业教育进一步现代创新发展

全市区域内中高职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完善,已基本形成专业与产业动态调整机制,基本实现产教融合。

近年来,本着“携手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绵竹市推动校企合作,开展“送教入企”“引企入校”“订单培训”,形成校企共育机制,产教融合试点成效明显。

2018年,绵竹市职中机械工程实训中心接受生产订单6000余件,实现产值31.2万元;

2019年,绵竹市职中开办的旅游服务与管理——绵竹年画方向专业被四川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特色专业。

特殊教育进一步健康延伸发展

全市建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能容纳学生90名,我市在汉旺学校、九龙学校、拱星学校、富新学校和什地学校等5所普通学校建有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资源教室,配备了电脑、相机、康复器材等基本设施设备,全面保障了特殊儿童的就学条件。

2018年绵竹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

今天,绵竹市已被授予义务教育示范县称号,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县、全省特殊教育先进县;成为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试验区……绵竹教育已经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软”“硬”兼施

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新中国成立以来,绵竹市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实施教育机制改革,先后组织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全面改薄”、“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教育措施,提前了六年完成全国提出“两基”攻坚任务,城乡各学校的教学大楼拔地而起,学习环境得到了改变。

震后10年间,绵竹市加大了教育投入,实施多项教育惠民工程,通过江苏援建、政府投入、政企合作等方式,配齐了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全市建立了先进的万兆教育城域网,实施了“阳光食堂”建设工程,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置安装直饮机,建设了一批批崭新优质的校园。

办学条件的改善,是发展教育的基础“硬件”,而教师素质的提升,是教育提升质量的核心“软件”。

多年来,在绵竹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市教育局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每年及时采取公开考试招聘、公开选调等方式招聘教师,采取行政选派、送教下乡、联盟发展、名校引领等多种途径,建立了完善的教师队伍补充长效机制。

为了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市教育局大力开展了师德师风系列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活动,建设和完善各级各类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同时积极开展教育名师大讲堂、骨干教师风采展示、赛课大比拼等各类活动,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逐步扩大。

70年来,绵竹全市教师配置情况得到较大改善,教师队伍得到优化,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数据显示,1949年全市共有教师468名,其中中学教师82名,师范学校教师20名,小学教师366名,部分教师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学历普遍不高。2018年全市现有中小幼特教职工3870人,专任教师3083人,本科以上学历1685人,专任教师学历(高中本科、初中大专,小学幼儿园中师)合格率100%,全市高级职称教师389名,一级教师1135名。

如今,无论走到绵竹哪所学校,书香四溢、绿色环抱的校园,永远是一道靓丽风景线。它是成长栋梁的乐土,它是放飞理想的摇篮。

砥砺前行

教育改革步伐铿锵有力

在教育改革中,我市不仅注重文化教育,更注重孩子全面发展,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社团活动和特色品牌,全市中小学校已经形成“一校一品一特色”、特色办学遍地开花的可喜局面。

2009年以来,绵竹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大力推进校际协同,优化资源配置,创设均衡平台,力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用,开辟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2012年紫岩小学携手齐天学校等4所乡村学校,成立“绵竹市城乡教育联盟(1+4)”。

7年来,联盟学校携手合作,共同探索学校管理、教学质量、教师发展、学生活动、文化特色建设,彼此抱团前进,将组团发展不断推向深入。

2015年,绵竹被正式命名为“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实验区”;

2018年,第十五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现场展示暨研讨会在绵竹市举行,绵竹市被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检测协同创新中心和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授予“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示范区”称号。

三年来,随着体育联盟的理念和“一校一品”、“全员运动会”、“特色操”等项目逐步推进,绵竹市各个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锻炼理念、体育教学、师生面貌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

春风化雨千山绿,桃李满园硕果香。如今,绵竹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日中天,正以稳健的步伐砥砺前行,迈向灿烂的明天。

责任编辑:郝桂锋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