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报道)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国画讲究意境,用浓淡表达情感;西式绘画则讲究写实,用光影展现对象。但有这么一个艺术家,却把两者进行了巧妙融合,用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与技巧来表现中国传统国画的意蕴,他笔下的彩墨画用色大胆,笔触凛冽,个性鲜明,风格独树一帜,这个人就是知名国画艺术家赵寒翔先生。
图:赵寒翔先生
赵寒翔先生在中国画坛引起瞩目是在几年前,彼时,他创作的巨幅写实水墨画《民工潮》在中国画坛引起轰动。而该幅作品,是他踏遍珠三角的工厂车间,建筑工地,冒着酷暑,顶着严寒,成为了民工的知心朋友后的现实主义作品。
图:赵寒翔先生的写实水墨画作品《民工潮》(局部)
而透过《民工潮》,我们又见到了赵寒翔先生用他独有的艺术思考与艺术技法,为观赏者打造的一个崭新的艺术空间,那就是彩墨画。
图:赵寒翔先生的彩墨画作品
在赵寒翔先生的彩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画高超的线描功底与西式创作讲究的明暗与色彩对比得以巧妙融合,国画美学讲究的笔墨气韵与西式绘画的写实精神竟然没有因为冲突而变形,反而因为相得益彰而引人入胜,这样的风格在他的彩墨作品中随处可见。
图:赵寒翔先生的重彩荷花作品
无论是冰清玉洁的荷花,还是温暖张扬的葵花,都经由他看似恣意实则娴熟的笔法与浓烈的色彩对比而仿佛有了生命,令观者自然而然地被它们强大的生命力所感染。
图:赵寒翔先生的重彩葵花作品
而大写意水墨人物画小品,看似不过寥寥数笔,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更把人物的气韵尽数展现。尤其是女性人物,无论是人物所在的场景设置,还是人物的动态,都能做到层次丰富而不画蛇添足,一切都恰到好处,人与意境相辅相成。
图:赵寒翔先生的写意人物作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如山水画,看似山水画常用的积墨之法或花鸟画的没骨画法,虚化甚至没有墨线,只以彩色绘画物象,却能令观者能感受到画中传递出的强烈情感。
图:赵寒翔先生的流墨山水作品
是的,当不少国画家还在小心翼翼地恪守着传统画法,用清丽、典雅作为作品的主基调,在豪放与保守之间逡巡不前时,赵寒翔先生已经突破窠臼,用他的画笔在尺幅之间绽放异彩了。这当然需要技巧——扎实的功底,熟练的画法,令画作虽未呈现,但已了然于胸——但更重要的,则是思考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勇气。
图:赵寒翔先生的彩墨山水作品
而这种勇气,也令赵寒翔先生获得了国内乃至国际艺术圈的青睐。媒体把他誉为“中国最有潜质的青年画家之一“,他也被评为艺术投资界最有含金量的“黑马”。CCTV“发现之旅”频道“大国人文”栏目组还对他进行了"中国之美"、《梦归野山一一彩墨画家赵寒翔》的专题报道。
2009年,赵寒翔先生被中国中央国礼艺术研究院、中国书画研究院等机构评为中国十强书画家;2010年,被世界知识画报杂志推荐为“新中国国礼艺术大师”;2012年,入选中国画坛十大家;2014年,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邀请,南非共和国总统祖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的彩墨山水作品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南非总统祖玛;2016参加中俄、中捷文化交流展。
图:赵寒翔先生到圣彼得堡参加中俄名家作品交流展
2017年,赵寒翔先生的彩墨花卉作品作为国礼赠送到华访问的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贝格。同年,中国中外文化研究会重点推荐赵寒翔为献礼中国两会艺术大家。
图:赵寒翔先生的彩墨花卉作品被作为国礼赠送到访的挪威首相索尔贝格
2018年,美国纽约中国广播电台对他进行专题采访报道。
2019年8月,他作为国礼艺术家受邀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峰会。
图:赵寒翔先生在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峰会、文化经贸论坛上代表中方致辞
图:赵寒翔先生(右)与上合组织政要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总统官邸上合组织峰会工商论坛现场
为了感谢赵寒翔为推动中乌两国文化交流,实现两国合作共赢作出的杰出贡献,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10月,赵寒翔先生还被“一带一路丝路文化之旅组委会”正式聘任为“一带一路中乌丝路文化之旅系列活动”特聘顾问,任期两年。
图:赵寒翔先生被聘任为“一带一路中乌丝路文化之旅系列活动”特聘顾问
赵寒翔先生赢得殊荣无数,其中包括“中国新长城文化金奖”、"中国新长城艺术家"、“中美杰出华人艺术家”、“美丽中国——百家媒体重点推荐的著名书画家”;“三十位影响当代艺坛画家”等等。赵寒翔先生的画作也被欧美最权威的艺术机构、画廊竞相收藏,如美国华盛顿亚洲艺术馆及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中国外交部、中国华侨联合会等部门都收藏了他的作品。
图:赵寒翔先生的彩墨山水作品
作为中国国画艺术的创新实践者,更作为带领中国国画艺术走向世界的领军人物,赵寒翔先生为中国国画艺术走向世界开辟了一条新路。期待他的作品,也期待中国更多传统艺术形式能像赵寒翔先生的彩墨画一样走出国门,让世界作见证。
责任编辑:孔梓青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