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他用彩墨画把传统国画艺术带向了全世界

发布时间:2019-11-27 12:06:4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黄磊刚 报道)赵寒翔先生与画画结缘始于儿时。彼时他六岁,作为老革命干部的父亲问他们兄弟仨长大以后想干什么。问到小赵寒翔,他想了半天,认为画画最好玩,而且不用上山打柴放牛,也不用割草挑水。于是父亲就给他买了图画本和蜡笔。

之后,小赵寒翔被母亲送去县城的文化馆参加美术班,就这样,喜欢临摹连环画的小赵寒翔开启了他的绘画生涯,画着画着,就画进了大学,而今更画出了海外。

图:赵寒翔先生

学画的过程,就是赵寒翔先生思考、创新的过程。因为早期接受了中西合璧的艺术教育,他的绘画作品开始跳脱传统国画“写意为主,色彩为辅”的窠臼,用西方现代绘画的形式与技巧来表现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蕴,创作的彩墨画笔触豪放,用色大胆,极具个人风格。而直至他的巨幅作品《民工潮》在中国画坛引起轰动,他的艺术见解与创新实践终于浮出水面。

图:赵寒翔先生和他的作品《民工潮》

原来,赵寒翔先生认为不能一说到中国画就开口“传统”,闭口“现代”,“真正的艺术应该是落地的,不能高来高去”。他尊重西方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各有特色的创造,并认为它们对当今中国艺术的创新都有借鉴意义。如彩墨画,就是大雅大俗、东西方人都能喜欢、看得懂的东西。

图:赵寒翔先生的写意山水

这样的认知,令他在进行彩墨画创作时,会有意识地打破中国山水画的框架,哪怕这些条条框框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事实上,在山水画及彩墨花卉的创作表现手法上,赵寒翔先生无论是在构图上,还是在用墨用色等基本技法上,都与传统远远地拉开了距离。

图:赵寒翔先生的彩墨山水作品

首先,构图新颖大胆,自带对话基因。他追求的山水画面不一定会有瀑布、小桥流水、庙宇道观、人物、动物的元素,构图也不一定要近景、中景、远景,而是去繁就简,局部刻画。如用自然界淳朴原始的山坡,来唤醒现代人的环保意识——他画笔下的山是远古的,原生态的,是与观赏者有对话基因的,就是因为他在处理绘画语言时,已经根据对象的特质和自己的感受,运用不同的技巧融入其中了。

图:赵寒翔先生的彩墨山水作品

其次,风格多样,技法创新。赵寒翔先生的画作风格多样,有的写实细腻,有的写意奔放,有的则写实写意完美结合。绘画技法更不落窠臼,大胆创新,在结合墨与色时,会充分发挥墨的浓、淡、干、湿、焦,同时运用泼彩来活跃画面,这一点在他进行花卉创作时尤其突显,他会大量运用泼墨泼彩的手段,令作品拥有强大的冲击力。

图:赵寒翔先生的花卉作品

第三,用墨方法独具一格。赵寒翔先生在彩墨山水、花鸟、花卉上用墨时非常善于渲染,渲染手法看似拙朴,实则别具用心,在有意无意之间就把西式审美跟中国水墨山水的意蕴巧妙融合,令画面磅礴大气又不乏值得认真揣摩的柔和与细腻,令观者被吸引的同时,还忍不住驻足细品。

图:赵寒翔先生的彩墨画作品

总而言之,赵寒翔先生的艺术作品,是融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西画构图色彩于一炉,墨与色完美融合,在绘画语言的繁简虚实中求整体,在变化中求统一,形成的有着他独特个人符号的彩墨画神韵。

图:赵寒翔先生的写意人物作品

这样的创新无疑是成功的。法国卢浮宫佛朗索瓦馆长在看到赵寒翔先生的彩墨花卉后就不禁感叹,“这是画在纸上的印象画!”

而今,赵寒翔先生的艺术造诣已经得到了各界的认可。他的彩墨山水作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南非总统祖玛。CCTV发现之旅频道大国人文栏目组还对他进行了"中国之美"、《梦归野山一一彩墨画家赵寒翔》的专题报道。

图:CCTV发现之旅频道大国人文栏目组对赵寒翔先生的创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他的画作被欧美最权威的艺术机构、画廊竞相收藏,如美国华盛顿亚洲艺术馆及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中国外交部、中国华侨联合会等部门都收藏了他的作品。作为中国国画艺术创新实践的领军者,他更被媒体誉为“中国最有潜质的青年画家之一“,艺术投资界最有含金量的“黑马”!

图:赵寒翔先生的彩墨画花卉作品

虽然已经是炙手可热的彩墨画大师,但赵寒翔先生仍然对艺术保持着不懈追求,并对业界的认可保持清醒,他认为,作品的好与坏只是观赏者的个人体验而已,他能做的就是保持内心的单纯,把美好的东西画出来给人看。

葆有真我,不忘初心,赵寒翔先生的艺术创新之路一定能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孔梓青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