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新华社高度赞誉梁远芳书记

发布时间:2019-12-09 18:34:45 推广 来源:新华社

在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万家镇五洞村,有一个叫月亮湾的家庭农场。这里三面环水、形似月牙,不仅风景秀丽,出产的香酥梨、黑宝石李、皇后柑、香妃桃等特色水果更是异常香甜,只要吃上一口就忘不了。

而与这些美味水果一起芳香远播的是这个家庭农场的主人——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达州市人大代表、五洞村党支部书记梁远芳。

放弃城里事业 回乡从零创业

1988年,18岁的梁远芳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上学无望,留在家里种地又没出路。借来30元路费加入了南下打工的大潮。

梁远芳先是在广东番禺一带建筑工地上做杂工,后来又到深圳罗湖口岸贩卖VCD和饰品等。赚到了“第一桶金”后,又投入运输行业,成了人人羡慕的“老板”。

2003年,在城里事业有成的梁远芳为了照顾年事已高的老人和渐渐长大的孩子,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不理解的决定:回到家乡,把村口一个叫杨河坝的烂泥塘承包过来种水果。

杨河坝原本是一片200多亩肥沃的稻田,一条小河环绕而过。

从上世纪50年代上游建起了一座小型水库后,每年夏季水库放水泄洪,低洼地段都会被大水淹没。

久而久之,便成了一个烂泥塘子。村里一直都想修拦河坝,把河道拉直,再把低洼处的防洪堤加高,但由于投入太大,几次动议,都没能开工。

资金有限,梁远芳就带着全家老小齐上阵,自己既当司令又当兵。

原本计划雇一台挖掘机,但考虑到太贵,就改成了费用较低的装载机。可没想到,装载机虽然耗费低,但却很容易被淤陷。本来半个月的工程,老板硬着头皮干了3个月,换了10多个驾驶员也没干完。再加上担心装载机陷进去拖不出来,便找到梁远芳“闹”:“让我走,之前的10万块工钱不要了!”

梁远芳一听,坚决不同意:“机械陷进去了,我负责拖!”

最终,装载机老板找了一个在部队上开过坦克的退伍兵当驾驶员,又干了整整3个月才把工程做完。

随着主体工程的结束,梁远芳不仅把自己30多万元的积蓄全花光了,几个合伙人入股的钱也一分没有剩下。

接下来还要平整土地、挖鱼塘、种果树等等,怎么办?走投无路,梁远芳就到村里挨家挨户借,把房子抵押了贷款。最终靠着政府的政策性资金支持,才解了燃眉之急,把果树栽上。

而更令梁远芳没想到的是,由于没有经验,栽下的果树好不容易开始挂果了,却出现了品质好的产量低,产量高的品质不好的问题。几位合伙人一看,都失去了希望,陆续撤资走了。

面对失败,很多人都劝梁远芳就此放弃,可他却和自己较起了劲。

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决定更换水果品种。

为了避免再走弯路,梁远芳背着一包煮鸡蛋来到了河南郑州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听了梁远芳的故事,专家们被感动了,不仅热情接待了他,还认真帮他分析了果园的情况,并提出了多条改进意见。

专家们的话,很快解开了梁远芳心中的疑惑,让他看到了希望。但是,难题也随之而来:适合果园栽种的新品种都价格不菲,动辄就是上百万元的专利费……

“没关系,你先拿回去试种,只要不流出去就行了。”就这样,梁远芳意外地获得了多个新品种果树苗。

高品质的水果必须使用有机肥。一回到家,梁远芳便在果园中腾出一块专门的空地,无偿引进一家养猪场,探索循环养殖。

果园的技术力量不够,梁远芳就从外地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前来指导,每年的技术员工资就超过了十万元。

经过不断试错和努力,梁远芳终于取得了成功。

新种出来的水果不仅种类多,而且营养丰富、口感好,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极大欢迎,仅第一年就卖了30多万元。

成都的一家进出口公司得知后,还主动找到梁远芳洽谈出口的问题。

心怀感恩之情 带领乡亲致富

“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乡亲们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随着水果的热销,果园越做越好,回想起这些年的创业历程,梁远芳渐渐有了新的想法。

加入党组织,更好地带领大家一起种水果致富。

2010年梁远芳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年之后,光荣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入党之后,梁远芳干劲更足,带领村民开办专业合作社种植优质水果、建家庭农场、搞休闲观光。

村民们没有苗木,梁远芳就无偿提供,缺乏技术就手把手指导,实践经验不足就把自己的果园拿出来当实训基地。

村民梁尤和因为腿部残疾丧失了劳动能力,是村里的贫困户。

梁远芳不仅把最好的果苗送给他,还带着技术人员帮着栽种,免费修枝、施肥,进行林间管理,使其顺利脱贫摘帽。

梁远芳的带动,不仅解决了周边22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还使大家的收入翻了一番。

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一直是制约着村里发展的最大难题。特别是,进村公路上的一座漫水桥,只要河里一涨水,行人和车辆就无法通行。

如果正好遇到水果采摘的季节,村民们种的水果就是下了树也运不出去……梁远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因为资金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一次,一位企业家慕名前来参观梁远芳的果园。看到这里三面环水,空气新鲜、环境优美,非常适合搞集休闲观光和采摘一体的家庭农场,发展乡村旅游,就建议梁远芳调整思路,扩大经营范围。

得知梁远芳早有这个打算,只是苦于果园通往外界的简易桥承载能力有限,当即慷慨解囊,拿出20万元让其把桥修好。

可令这位企业家没有想到的是,拿到钱后梁远芳却动起了这笔钱的“歪脑筋”:把钱拿去修村里的桥。

“我们的确需要修一座桥来扩大规模,提升品质,但村里的村民比我们更需要一座桥!”面对家人的反对,梁远芳说。

就这样,梁远芳在得到出资企业家同意后,改建了进村公路上的漫水桥,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村民出行的一大难题。

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年久失修,平时召开村民大会,连个像样的场地都没有。梁远芳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帮助村里修起了功能完备、设施一流的村党群服务中心,解决了村级活动阵地建设的问题。

村里的道路硬化之后,为了防止载重车辆驶入压坏路面,在各个出入口都设置了限宽桩。

“村里要发展,就必须要保持一种开放的思维,设置限宽桩,挡住了外来载重车辆,同时也堵住了我们发展的道路!”梁远芳找到村里的干部,讲道理、摆事实,最终使五洞村成为周边唯一一个道路没有限宽、限高设施的村。

而这,也为村里的发展铺平的道路。近年来,多个项目都因为这个小小的细节最终落地村里,传为佳话。

建强战斗堡垒 助力乡村振兴

2013年底,村党组织进行换届选举。

由于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且长期任职,“守着摊子、不出事”的思想严重,村民对支部意见很大……一些党员和村民却找到梁远芳,希望他能站出来竞选村党支部书记,好带领大家打开局面,改变村里的面貌。

“我平时要打理果园,又要负责村里的工作,能行吗?再一个,我党龄短、资历浅、能力不足,干不好咋整?”梁远芳心里一点底儿都没有。

可村民们却并不这么看,党员们更是在选举中纷纷投了他的赞成票。

最终梁远芳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村民和党员的支持,给了梁远芳极大的信心和动力。而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干一番事业之时,麻烦就来了。

当时,正值建档立卡贫困村识别,村民们听说一旦评上贫困村将会有很多政策支持,于是都希望梁远芳能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把帽子要过来。

可梁远芳却认为按照相关标准,村里不符合建档立卡贫困村的条件,不仅没有“力争”相反还把名额“让”给了另一个村……

对此,村民们不理解,一些党员也有意见。有人甚至公开说:“当初看错了人!”

倍感委屈的梁远芳并没有过多解释,而是一个字:干!

在搞好村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梁远芳从规范“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基本制度入手,组织在家的党员过好组织生活,搞好理论学习,开展谈心交心和思想汇报,并定期给40多名长年在外务工的党员打电话或发信息了解思想动态、通报村里的发展成就成果,帮助协调解决各种困难问题,使每一名党员都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党员的积极性,提升了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2017年,镇里引进了一家大型企业在村里发展康养产业。

涉及流转土地万余亩,还有修建产业路占地等一系列问题。起初,企业和镇里都有顾虑,担心个别村民不配合,项目难以落地。

梁远芳和党支部“一班人”把胸脯拍得咚咚响:“没问题!”

许下承诺之后,梁远芳带领党支部“一班人”,一家一家宣传政策,一个一个做思想工作,讲明项目落地投产将会给村里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引导村民着眼长远积极配合产业的发展。

由于工作方法得当、耐心细致,不到一个月村里就完成了土地流转和征地拆迁任务。

看到村民积极支持,企业十分感动,将原计划建在另一个村的花海项目也放在了五洞村。

面对这个意外的惊喜,村民们说,多亏了村党支部有战斗力!

今年初夏时节,随着花海的建成,企业试种的数十种鲜花盛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一下子带热了村里的乡村旅游。

不仅水果卖得好,周围农家乐的生意也十分火爆。

梁远芳趁热打铁,邀请媒体记者和知名网络人士到村里采访、直播,顺势将花海打造成了一个网红景点。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振兴,村里没有人,一切都白搭!”随着村里的发展,梁远芳越来越意识到,尽管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但年轻人却仍然习惯于外出打工赚钱的局面必须要想办法扭转过来。

对此,梁远芳除了平时注重与本村在外务工人员加强联系之外,每年的春节,梁远芳都会利用在外务工人员回老家过节的机会,组织召开村在外务工人士座谈会,一方面介绍村里的发展成果成就和各种政策,另一方面动员他们像自己一样回来建设美丽家乡。

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梁远芳成功回引了梁小建、梁尤双等一批在外务工人士回乡发展种植、养殖、休闲观光等产业,不仅为村里的发展培养、储备了人才,还带动了村民人均年增收达到4000元。五洞村也由一个后进村变成了省级“四好村”,党支部连年被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梁远芳个人更是荣获“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称号。

责任编辑:郝桂锋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