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四川绵竹:把好尺度,让城市更有温度

发布时间:2020-06-06 20:51:4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郭远乐 报道)6月2日晚上9点,在四川省绵竹市春晞路与弘扬广场的入口处,魏小宝经营的网红泡鸡爪摊位上迎来最后一位客人。只见她先用凉拌好的小菜将盒子底部铺满,再将泡鸡爪逐个摆放在上面,最后添一勺美味的汤汁,打包好递给顾客。当晚销售额近400元,魏小宝心满意足收摊回家。

随着全国多地有序放开“地摊经济”,绵竹市广场周边、公园附近、小区出入口、背街巷道……越来越多的路边摊位和聚集的消费者让绵竹烟火复苏、活色生香。疫情之下,“地摊经济”如何在“便民不扰民,放开不放任”的基础上做到精细化管理,同时为市民找到增收路子,促进地方经济复苏?我们对此进行了走访了解。

地摊经济”火了

便民市场相继复苏

6月3日早上7点,晨曦微露,位于人民公园广场上的潮汐市场人声鼎沸,给这座安静的城市凭添了几分生机。

水果摊贩赵市德一边吆喝,一边热情地招呼顾客。赵大哥在仿古街附近经营水果生意已有20多年,生意一直不错,城北综合市场修建好后,他还特意租了摊位。今年受疫情影响,赵大哥的生意遭遇“滑铁卢”。得知全国都在大力推行“地摊经济”后,赵大哥特意向城管咨询了绵竹的一些相关政策,并开始了摆摊之旅。“现在农贸市场的摊位由妻子经营,我就在城区规划的潮汐市场内摆摊,每天都有七八百元的收入。”瞧着生意有了起色,赵大哥心里乐开了花。

“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这段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我们会上的发言,引发成千上万网友转发。蒋兰在朋友圈看到这条视频后,心思一动,大腿一拍,摆摊去!

在中心广场练摊两天后,蒋兰发现,经营饮品、小饰品、玩具等新加入者越来越多,每个摊位上都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我是一位全职妈妈,考察绵竹市场后,现在主营网红泡泡机,非常受小朋友欢迎,生意好的时候,能卖10多个。”夜色降临,蒋兰“啪”一下打开夹在摊位上的台灯,转身朝着客人吆喝起来。

走访中,我们了解到,为促进疫情期间经济复苏,目前绵竹市共设置6个潮汐市场,包括东汽竹苑南门两侧人行道、梁丰苑、玉马市场南门、宿迁街横街、北门花桥398段两侧、人民公园广场;4个临时占道规范区,包括北门花桥至东北平桥段、联合村、南京大道双忠路口、原春溢菜市门口;6个便民服务点,包括南街血防所附近、茶盘街、玉妃路西亭包装厂路段、通汇路原劳动局路段、迎祥广场、月波下街工商银行路段。

“这些地方都可以摆摊,我们目前还放宽了部分潮汐市场和便民服务点的经营范围,设置了标示标牌。”市综合执法局城市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夏雪竹称,受疫情冲击,部分市民收入骤减,为支持他们摆摊设点增加收入,监察大队对摊贩的经营时间、范围作了进一步细化。

有了烟火气

练摊的人越来越多

6月4日下午5点40分,家住苏兴街的周玲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前往宿迁街潮汐市场摆摊。组装好摊位架子,整理好刚批发来的童装,“30元两件!”周玲开始大声吆喝起来,看见有没带小孩的客人驻足,她立即让儿子充当起试装模特。

其实为了迎合市场,周玲在摆摊前多次到德阳考察,了解哪些货品最受市场欢迎。“我们投资了7000元进货,今天是第一次摆摊,心里还是有点担心,但总理都支持地摊经济发展,我觉得未来可期。”天色一点点暗下去,周玲紧皱的眉头一点点舒展开来。“才摆一会儿就卖了好几件,还不错。”她笑着说。

最近几天,在绵竹市某事业单位上班的云姝一直在关注绵竹支持地摊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何时落地。“我花了几百元在网上购买了桌椅和灯具,准备摆摊售卖生活用品。”工作之余,云姝还是一名微商,凭着不错的口碑,积累了不少客源。她希望政策落地后,自己能找个固定摊位,凭借自己的老顾客把生意做活。对于“地摊经济”的未来,云姝充满了期待。

吹着凉爽的风,吃着路边摊,喝啤酒撸串,不少市民直呼“这才是绵竹应该有的夜生活”。随着“地摊经济”的火爆,绵竹市各类水果、小吃店铺开始打起门店前空地的主意。在春溢路的一家烧烤店,店主王丽将摊位摆出店外,美食的香味吸引了不少顾客光临。在宏远广场经营水果店的唐勇,也在不占用盲道的基础上越店经营,新鲜的水果引得不少客人驻足挑选。

对于“地摊经济”的壮大,也有声音质疑是否会对租房经商的商户们造成影响,加剧商业竞争。但我们通过走访发现,除了少数商户抱怨“生意不好做”之外,大部分商户都是乐见“地摊经济”的兴起。

放开摆地摊

把好尺度让城市有温度

6月5日凌晨两点,微风拂面,张孝亮带着头灯在自家的玉米地里忙活着,摘够500斤玉米后,他从什邡驾车赶往绵竹北门花桥的潮汐市场。早上7点,他的摊位刚开始营业,就聚集了不少老顾客。

“我是绵竹的女婿,从5月19日在这里摆摊的。”张孝亮称,因疫情失业后,自己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随着家里七八亩玉米成熟,他便开始摆摊卖玉米,却一直寻不到合适的摊位,后来他听朋友说绵竹的潮汐市场人流量很大,只要规范经营,城管都大力支持,他便跟了过来。“每天都能卖1000多元,生活有了保障。”对于绵竹摊贩的管理,张孝亮觉得既柔性又规范。

地摊活力释放的同时,相伴而生的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做到精细化管理?“放开但不能‘放任’!”市综合执法局总工程师曾维清称,“地摊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便民不扰民,放开不放任的原则,小摊小贩要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影响城市交通、不乱搭乱建、不侵害公众和他人利益、保障安全、落实必要防控措施和确保清洁卫生等前提下进行有序经营。

支持“地摊经济”

绵竹有哪些举措?

一是适度允许临街店铺越店经营。允许非严管街道临街店铺可在门店外临时设置、摆放促销宣传品,以此招揽顾客;餐饮商家可设置顾客临时等候区、就餐坐席,但需安排专人管理,提供足量垃圾收集容器,确保路面干净卫生。城管队员对餐饮商家占用街沿经营实行分时段管控,早餐时段为9点前,午餐时段为11点半到1点半,晚餐时段是在晚上6点至10点。暂时允许欧澜根夜啤酒一条街、夜啤酒广场在使用无烟烧烤设施、油烟净化设备,设置必要的垃圾桶、污水收集等设施的前提下,经登记备案后可以夜间占道经营,闭市时间不超过凌晨1点。严管街道、市政府周边、学校周边为绝对禁止区域。

二是适度放开大型商场开展占道促销。允许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商场红线范围内适度开展占道促销活动,确保占道促销设施设置合理、安全,促销活动期严禁噪音、油烟扰民。

三是适度放开流动商贩经营。允许流动商贩在背街小巷、小区周边等指定区域贩卖经营。在流动商贩较多的街道及小区,按照“规范有序”的原则,加强管理、引导及政策宣传力度,明确告知流动摊贩经营的区域,做好摊点的清洁卫生。

四是适度放开周末市场。暂时允许每周五下午至周日晚上,在中心广场南口设置临时摊点,流动商贩在做好环境卫生、不产生噪音、不提前占位的前提条件下在规定区域内有序经营。根据“地摊经济”发展状况,考虑再增设一批潮汐市场和便民服务摊区。

五是推进柔性执法和审慎包容监管。综合执法局将坚持服务为先,加强管理指导,全力支持各类经营者集中精力恢复生产经营,对轻微违法违规行为不予处罚,建立商贩摊主容错纠错机制,通过劝导提醒,及时帮助纠正与恢复。各类经营者要严格遵守前置条件,共同营造既充满活力又井然有序的市容环境。

建立健全机制

促进“地摊经济”持续向好

“地摊经济”所涵育的“地摊文化”也是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绵竹如何在“放活、管好、服务好”的同时,真正实现摊贩、消费者双赢,切实促进“地摊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绵竹市商务和经济合作局等相关单位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是街道限时分区管理。可利用时代横街、宏远广场等商业区域,采取限时经营,从晚上7点到11点,限制机动车通行,分区(衣服、日常生活用品、饰品等区域)设置夜市经营点,由管理方制定相关规定,实施管理,同时建立打分机制,督促摊贩规范经营。

二是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可建立相关政策,设立奖补资金,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夜市地摊区给予奖补支持,促进形成地摊商业圈。其次,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例如延迟公共卫生间关门时间,增设座椅、垃圾桶等。

三是公共交通支持。城镇公交延时运营,增设末班车辆,便于农村群众出行,从而增大消费群体。

四是分区特色化。由相关部门牵头走访商贩,听取意见,可在便民利民、维护城市形象的前提下,把“地摊经济”打造为一个具有本地特色的群众休闲文化产业,把“地摊经济”整编成“正规军”,走特色化规模化发展之路。例如根据摊贩经营特点,分区并统一摊位大小,设置车辆后备厢经营摊位、机动三轮车经营摊位等,做到规范经营且形成特色。

五是增设临时停车位。在各个摊点的经营区域,分时段设置临时停车位,便于群众停车购物。

六是政府定向带动。通过发放消费券,引导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会会员,在已经形成的“地摊经济”商业圈带头消费。

七是相关部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经营的摊主需登记备案,签订承诺书,服从管理规定;职能部门可制定摊贩经营许可证,对于经营食品的摊主,需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

八是主流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营造氛围聚集人气,促进消费,带动经济升温。

责任编辑:周慧力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